Cripto-1对胰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_shui_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胰腺癌作为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总体5年生存率仅9%。胰腺癌难治的根源是其高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早期诊断困难以及辅助治疗手段的缺乏。研究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和寻找相关治疗靶点一直是胰腺癌的研究热点。Cripto-1又称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1,是表皮生长因子EGF-Cripto-1/FRL1/Cryptic(EGF-CFC)基因家族成员之一,Cripto-1蛋白在胚胎早期发育尤其是干细胞的再生、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在多种恶性肿瘤,如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中Cripto-1高表达,而在相应正常组织中Cripto-1不表达或低表达,而且Cripto-1可能在肿瘤的早期诊断、靶向治疗、预后评估等多方面有重要价值。在胰腺癌中,尚未有关于Cripto-1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Cripto-1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预后及胰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探索其潜在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慢性胰腺炎等相关组织中Cripto-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胰腺癌组织中Cripto-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预后价值。2.用CRISPR-Cas9方法构建Cripto-1稳定敲除的MIA PaCa-2细胞系。在Cripto-1敲除组及其对照组MIAPaCa-2细胞中,使用CCK8法检测敲除Cripto-1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及对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影响,PI单染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干细胞表型的变化,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Cripto-1对胰腺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ripto-1敲除后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表达情况,检测凋亡标志蛋白、肿瘤细胞耐药相关蛋白和Nodal/Activin以及Akt/MAKP通路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Cripto-1影响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和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3.应用Cripto-1稳定敲除的MIA PaCa-2细胞株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检测Cripto-1表达水平对皮下移植瘤生长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1.Cripto-1在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Cripto-1在低分化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Cripto-1高表达的胰腺癌患者生存期短于Cripto-1低表达的患者(8个月vs16个月,P=0.029)。2.敲除Cripto-1后,MIAPaCa-2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抑制(P<0.05);S期及M期细胞的比例减少(P<0.001),同时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P<0.001);cleaved caspase 3和cleaved PARP表达水平上升,总凋亡率上升;磷酸化Akt、磷酸化p44/42MAPK、磷酸化Smad-2和Nodal表达水平下降。Cripto-1敲除组MIA PaCa-2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N-cadherin、Vimentin、MMP-2和β-catenin等表达水平下降。敲除Cripto-1的MIAPaCa-2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增加,干细胞相关表型CD133、CD44、CXCR4和EpCAM等表达水平下降,耐药相关蛋白HIF-1α,MDR-1和干细胞相关标志蛋白Nanog,Otc4的表达水平下降3.裸鼠的皮下移植瘤模型中,Cripto-1敲除组的移植瘤体积增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且几乎不生长。研究结论Cripto-1在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胰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提示Cripto-1可能在胰腺癌的早期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Cripto-1在低分化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Cripto-1高表达提示不良预后,有一定预后价值。Cripto-1可以经Nodal/Activin和Akt/MAPK通路,促进细胞周期向G0/G1期转化,抑制凋亡,从而促进细胞增殖;能经Wnt/β-catenin通路促进EMT过程,促进胰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Cripto-1通过上调细胞耐药相关蛋白,增加胰腺癌细胞干细胞的比例等机制,降低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化疗的敏感性。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无严重并发症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生物标志物、血管内皮功能、动脉硬度研究研究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异质性的疾病,目前仅用多导睡眠图难以全面评估OSA。本研究拟在无严重并发症的中青年男性中综合应用生物标记物、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硬度综合评估OSA,并确定这些标记物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75例北京协和医院睡眠呼吸中心就诊的不伴严重并发症的男性受试者,所有参加者均完成临床评估、
目的:目前在超声检查中发现可疑腋窝淋巴结(ALN),但临床体检阴性的患者,常规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但目前很少有模型通过腋窝淋巴结超声及肿物病理来预测前哨淋巴结(SLN)及非前哨腋窝淋巴结的状况。本研究通过比较患者的ALN超声、病理特征及前哨阳性率等,旨在构建一个方便实用的前哨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PUMCH-SLN)。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PUMC
研究目的有关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治疗方法的探索、创新研究已有许多相关文献报道,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进行部分耳再造术依然是耳甲腔型小耳畸形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但是耳甲腔型小耳畸形由于其自身复杂的结构特点、残耳软骨量及皮肤量的差异,治疗方法上可有多种选择。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根据耳甲腔型小耳畸形严重程度不同,其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时机有着明显的差异。本课题拟对临床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得到一个相对详细、个
研究背景:Claudin-7是细胞间紧密连接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显示其在肝癌、乳腺癌、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异常,并促进了这些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然而claudin-7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明确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claudin-7的表达情况,评估claudin-7在结直肠癌中的预后意义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转移的影响,并对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1、分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底物8样蛋白3(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kinase substrate 8-like protein 3,EPS8L3)在肝细胞肝癌中的作用机制,寻找晚期肝癌系统性治疗的新靶点。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关于HCC的RNA-seq数据,得到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的基因。使用短发
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是胆囊上皮原发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失去手术根治机会。胆囊癌恶性程度非常高,对常规化疗较不敏感,目前临床上可用治疗手段有限,预后很差。因此,通过对胆囊癌分子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发现高效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超级增强子(super-enhancer,SE)是基因组上有很强转录活性的增强子簇,通过富集大量的转录因子、
[中文摘要]目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恶性肿瘤启动侵袭和转移过程的一个关键步骤,由于EMT过程而导致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异质性也给基于上皮型抗原的CTCs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带来了挑战。虽然有证据表明基于EMT标志物的CTCs异质性与疾病进展相关,但在临床应用方面尚无统一的参
(第一部分)背景及目的支链氨基转移酶 1(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transferase 1,BCAT1)通过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BCAA)转氨代谢反应增加肿瘤代谢及增殖活性,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有研究提示BCAT1及CD133在肝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中具有预后指导意义,而在乳腺癌中与
研究背景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是临床分期系统。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目前公认的观察宫颈癌病灶的最佳影像学检查,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宫颈癌病灶是一个复杂的三维立体形态,妇科查体不能观察病灶全貌而MRI不能直观的观察病灶,
背景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TIO)既是一种罕见的骨骼疾病,也是获得性低磷性骨软化症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全球共有约500例的报道。其致病原因为身体某处的肿瘤分泌过多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从而引起低磷血症、骨软化症导致骨痛、骨骼畸形、病理性骨折等。绝多数患者在完整切除肿瘤后,可使疾病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