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及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阐述其与中医证型的内在联系,为中西医结合中医辩证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00例,男48例,女52例,年龄70.8±7.0岁。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老年人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作为对照组。设计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登记表,收集患者病史资料,对其进行辩证。入院当天测定血压,取坐位用标准台式水银柱测右上臂肱动脉血压,按Korotkoff听诊法,取第一音为收缩压(SBP),第五音为舒张压(DBP)。次日留取晨起第一次尿液,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使用美国GE公司Vivid 7-Pro超声频率为7.5~10 MHz变频探头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并利用半定量法进行斑块积分计算。结果:1.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为痰湿壅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肝火亢盛。男女间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男女IMT、斑块积分以及UMA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老年高血压病各证型组与对照组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各证型组之间IMT比较,阴阳两虚>阴虚阳亢>肝火亢盛。斑块积分之间比较,痰湿壅盛>阴阳两虚>阴虚阳亢、肝火亢盛。4.老年高血压病各证型组MAU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证型组间MAU比较,阴阳两虚、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火亢盛。5.老年高血压病患者MAU与IMT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0.768(p<0.05)。结论:1.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痰湿壅盛证和阴虚阳亢证为主。2.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积分及尿微量白蛋白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间存在相关性,可为老年EH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提供新的参考依据。3.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密切相关,微量白蛋白尿不仅和老年高血压病肾脏病变有关,也是亚临床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对老年高血压病的早期防治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