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下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qmyquanq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它倡导的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它的目的是力求培养和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生本教育”是在新课改中大力推行的一种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改革至今仍然还有很多传统的课堂习惯左右着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自主性和他们的最大潜力得不到发挥,这大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这样的问题急需解决。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本教育”理论应运而生。本文旨在强调在现有的教学情况下,如何用“生本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把“生本教育”理念落实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落实到实践中,能够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论文主要从三个部分对如何运用“生本教育”理念,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具体对策。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意义,并且分析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总体概括了“生本教育”理论的相关理论,包括基本观点、理论依据和重要意义。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在“生本教育”的视角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目标的单一化,课堂教学在总体上注重了智力方面的增长,而忽视了学生们德育方面的提高,更关键的是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当然教学内容的固定化、教学过程的刻板僵硬化、教学评价的功利化,都使得整体的教学过程呈现出一种脱离实际,缺乏时代性,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问题。并针对这样的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对现有的教育制度和学校、教师、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论文的第三个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论述的是“生本教育”理念下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分析,从三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一一分析。一方面是从“一切为了学生”的角度分析,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使得教师最先深入理解“生本教育”理念,进而更多的在课堂教学中践行这样的教学观念,并且进一步将教学目标进行优化。另一方面从“高度尊重学生”的角度分析,不断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和优化教学方法,使得这些学科的知识和生活可以完美的结合,并能够认真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同时也做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和不断寻找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最后一个方面是从“全面依靠学生”的角度分析,不断的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做到把评价的主体——学生放到主要位置上,正确对待其教育主体的地位。同时也将这样的评价标准由单一的知识变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更加把那些条条框框的等级评价从课堂教学中删去,做到有的放矢,与时俱进,做到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生命健康发展,使“生本教育”理念实际运用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不断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喜爱和深入探究的热情,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
其他文献
契丹辽朝汉臣和契丹统治者在不断互动中逐渐磨合,共同构筑契丹辽朝的政治格局。太祖、太宗两朝,契丹统治者对汉臣实用主义的使用策略,使汉臣不能有效影响契丹辽朝的政治走向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新知识被学生理解、接受之前,问题有很大部分是以内部语言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的,如果教师无视他们
现今,各地幼儿园和少年宫都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各类兴趣班,如钢琴班、书画班、围棋班、舞蹈班、电脑班等。随着各种项目的不断增设,家长为幼儿报名参加各种兴趣班的项目也随之
翻译标准是个古老而热门的话题,翻译标准也是翻译界颇具争议的论题,回顾翻译发展史,从古代到近现代,关于翻译标准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层
随着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对低路堤的动力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了解低路堤的动力响应是高速铁路路基设计和保障铁路运输安全高效的需要。室内动力试验、现场
本文阐述了以田螺肉为主要原料,加工成田螺软罐头的生产工艺,产品保持了田螺烹制后的浓郁自然风味,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课堂提问是师生双方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一种古老而又常青的教学方法,即使是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多元化的今天课堂提问仍是一种不可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五个方面。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家庭作业设计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
<正> 我们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改革了评价方法,所谓评价就是验收学生是否达到教育目标。我们的一般教育目标是党的教育方针中提出的德、智、体诸方面的要求。卫生部1962年颁布
物理实验除了具有一般理论课的教育功能之外,还具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手脑并用,促进学生协调发展;与实际生活问题结合紧密,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检验物理理论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