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改性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镉和铅的吸附机制研究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mi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重金属的使用量和排放量随之增加,造成了严重的水体重金属污染。利用生物炭吸附固定或去除环境中的重金属是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且效果好的方法,然而常规方法制备的生物炭吸附能力有限,不能满足水体和土壤等环境治理的需求。本研究以水稻秸秆作为生物炭原料制备磷改性生物炭,通过水体Cd(Ⅱ)和Pb(Ⅱ)的吸附实验优化了制备参数,并结合材料表征探究其吸附机制。(1)以磷酸和焦磷酸钠为磷源,利用先浸渍后热解的方法制备了磷酸改性生物炭(PPC)和焦磷酸钠改性生物炭(JPC)。吸附实验结果表明,JPC对Cd(Ⅱ)和Pb(Ⅱ)的吸附能力最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6.8 mg/g和907.6 mg/g,其主要吸附机制为离子交换和沉淀作用,体系中的Cd(Ⅱ)和Pb(Ⅱ)与JPC上的含磷基团反应,形成Cd(PO3)2、Cd P4O11和Pb2P2O7等磷酸盐沉淀。(2)将球磨和水热技术联用预处理水稻秸秆,并成功制备球磨-水热焦磷酸钠改性生物炭(BMH-JPC)。球磨和水热处理可显著降低生物炭的粒径,并在其表面形成丰富的孔隙结构,使BMH-JPC具有对Cd(Ⅱ)和Pb(Ⅱ)的强吸附能力,其最大吸附量可达73.5 mg/g和1364.2 mg/g。(3)通过先高温热解后水热碳化成功制备磷酸水热炭(H300ac)和碱水热炭(H300al),两者均表现出对Pb(Ⅱ)的强吸附能力,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62.3mg/g和166.7 mg/g,但H300al仅对Cd(Ⅱ)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量为17.8mg/g。H300ac对Pb(Ⅱ)的主要吸附机理为Pb(Ⅱ)与其表面的磷酸基团发生沉淀作用。H300al对Cd(Ⅱ)和Pb(Ⅱ)的主要吸附机理为重金属离子与其表面的羟基和羧基发生的络合作用。
其他文献
植入相关感染或炎症是植入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锌是人体必须元素,具有适宜的降解速率和良好的抗菌性能。添加合金元素可改善材料的抗菌性能、成骨性能、生物相容性以及力学性能,是目前医用新型可降解金属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熔炼、固溶处理和热挤压制备出Zn-3Mg-x Cu(x=0,0.5,1),Zn-1Cu-x Mg(x=0,0.5,1)和Zn-1Cu-x Ag(x=0.5,1)系列合金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势占据了便携储能市场的主导地位,然而锂资源稀缺供应受限等问题随着大规模储能系统的发展逐渐暴露出来,这时与锂物理化学性质相似的钠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钠资源丰富易获取,金属钠因其较高的理论容量和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被认为是钠基电池中比较有前景的负极材料,然而钠金属负极不稳定这一缺陷严重影响了其实际应用,比如在循环过程中,钠金属作为负极,涉及到枝晶生长
发展氢能经济,降低能耗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电解水是一种有效的生产高纯氢气的技术,但却严重受限于阳极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本文基于对OER原理以及OER过程影响因素的研究,提出了构筑异质结的策略来增加催化剂活性位点数目,成功合成出两种异质结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OER性能研究。本论文通过阳极氧化法在铜网上原位生长Cu(OH)2纳米线阵列,采用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当今社会的供电方式也在渐渐改变。电网的供电需求正在朝着区域化、经济化和环保化的方向发展。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兼具直流微电网和交流微电网的优势,在供电需求上更能满足人们对于经济环保的要求,已经成为电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今微电网的运行控制中大多仅考虑到分布式电源功率和电压的一次调节,未曾考虑到分布式电源由于运行成本不同而引起的经济性问题,同时电网中由于高阻抗接地故障造成的故
当前,我国产生的玉米秸秆大部分都被当做废弃物丢弃,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玉米秸秆具有很好的生物转化前景,可用于多种用途,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本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底物,以发酵液中不接入菌群为空白组,接入7#菌群为实验组,采用乙醇沉淀法分别得到粗多糖记作(空白组多糖)P0和(实验组多糖)P1,对两种多糖的结构进行分析,并研究探索两者的抗氧化性、降血糖两种生物活性,空白组多糖P1经分离纯化(阴离子交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对日本的二十四节气及其"杂节"文化进行了考察。我们的结论是,日本的二十四节气文化既是外来的也是传统的;既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日本在历法以及二十四节气的问题上存在着科学与迷信,进步与落后的对立与矛盾,但我们也可以看出日本在这一问题上的处理态度,有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即,有些现象,包括迷信思想属于文化现象,而对待文化现象需要的是包容,而不是非
生态移民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追求发展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移民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人口迁移现象。在中国,近年来进行的扶贫攻坚行动,均将生态移民(易地搬迁)作为重要的脱贫手段之一。从“十五”期间开始,国家组织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中央政府更是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完成1000万人的易地搬迁任务,使得这一部分人口脱贫并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生态移民
在明渠浅水流动中,往往伴随着物质输移,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泥沙输移,比如河道中泥沙运动引起的滩槽演变、水库异重流的运动、高含沙泥石流的传播等。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污染物的输移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比如河道排污对取水口水质的影响,突发性的有毒物质泄漏及漏油事件等。本文主要针对明渠浅水流动中伴随的泥沙和水污染物输移开展数值模拟研究,一方面对已有泥沙输移模型进行改进与拓展,更好地模拟
探索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检测盐酸克伦特罗等β受体激动剂于给药和停药期间在猪尿液、毛发、粪便和组织中的浓度,为快速检出在饲养和市场流通环节中的瘦肉精提供方法支持。在生猪饲料中以10mg/kg的量添加一种β受体激动剂,并连续喂养14d,然后停止给药,使用正常饲料。在给药期间于l、2、3、4、6、8、10和14d分别采集尿液、毛发和粪便,通过前处理后与表面信号增强剂等体积混合,测定其中的β受体激动剂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