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土地城市化驱动因子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6783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城市土地规模的迅速扩充,即出现土地城市化发展过快的问题。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土地城市化演进的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数值。2004年-2012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建成区面积从3347km2上升为5247 km2,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8%。这一期间,长三角地区的土地城市化率也从7.42%上升到了11.23%。基于此,哪些驱动因子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土地城市化快速发展便成为了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定性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长三角地区土地城市化的驱动因子展开研究。首先,本文对土地城市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给出了测算土地城市化水平的计算方法,并测算了2004年-2012年长三角地区的土地城市化率,介绍了长三角地区土地城市化的基本变化趋势和现状。其次,基于“供给因素-需求因素”的分析框架,对长三角地区土地城市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选择了16个驱动因子变量;随后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对驱动因子进行筛选,得到的驱动因子有:土地出让收入、人均铺装道路面积、市辖区非农业人口数量、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再次,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开展了长三角地区土地城市化驱动因子作用分析。经模型优化之后,发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外资投入这四个因素能够最大程度地解释长三角地区的土地城市化水平;且作用顺序依次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市辖区非农业人口数>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额。进一步,通过分区域的回归分析发现,土地城市化率较高的区域在研究期主要经历了消费驱动型土地城市化,而土地城市化率较低区域则是投资和消费双重驱动型。最后,从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改变地方政府考核方式、摆脱土地财政依赖、因地制宜地拟定政策等方面为土地城市化调控提出了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5月20日,由中国女经济学者联谊网络主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女经济学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研讨会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
报纸
赣州脐橙种植从无到有,经历了风风雨雨40多年,逐渐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运输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随着40年的发展,赣南地区种植户多达70万,种植面积超过180万亩。可见,脐橙的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粮农稳定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自2001年国家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以来,苏州市粮食自给
农民合作社是近年来国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而大力扶持并积极引导其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是现代农业规模化运作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社会生产总过程中,除了由生产者自己完成的环节外,将其他产前、产中、产后环节交给市场主体完成的此类关系总和。家庭农场的行为具有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目前还没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已在许多试点进行。随着经济的发展的需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变得更加重要。从各试点来看,我国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是不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支撑着分散的农户,
现如今,在日异月新的新新时代中,新型病毒、自然灾害重特大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出现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教训深刻。未来几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型社会的重要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生猪产业对于农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最近几年,受行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影响,我国生猪产业的生产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香水中24种香料类过敏原物质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以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24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