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城市土地规模的迅速扩充,即出现土地城市化发展过快的问题。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土地城市化演进的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数值。2004年-2012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建成区面积从3347km2上升为5247 km2,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8%。这一期间,长三角地区的土地城市化率也从7.42%上升到了11.23%。基于此,哪些驱动因子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土地城市化快速发展便成为了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定性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长三角地区土地城市化的驱动因子展开研究。首先,本文对土地城市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给出了测算土地城市化水平的计算方法,并测算了2004年-2012年长三角地区的土地城市化率,介绍了长三角地区土地城市化的基本变化趋势和现状。其次,基于“供给因素-需求因素”的分析框架,对长三角地区土地城市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选择了16个驱动因子变量;随后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对驱动因子进行筛选,得到的驱动因子有:土地出让收入、人均铺装道路面积、市辖区非农业人口数量、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再次,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开展了长三角地区土地城市化驱动因子作用分析。经模型优化之后,发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外资投入这四个因素能够最大程度地解释长三角地区的土地城市化水平;且作用顺序依次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市辖区非农业人口数>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额。进一步,通过分区域的回归分析发现,土地城市化率较高的区域在研究期主要经历了消费驱动型土地城市化,而土地城市化率较低区域则是投资和消费双重驱动型。最后,从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改变地方政府考核方式、摆脱土地财政依赖、因地制宜地拟定政策等方面为土地城市化调控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