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基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yl1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具备优异柔性的新型压力传感器的需求愈加迫切。传统的基于硅基材料的刚性压力传感器,无法满足在特定使用环境下对形变的要求,因此在柔性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有较大的局限性。柔性压力传感器由于其高柔性、可延展性和便携性等优点在健康监测、可穿戴器件、电子皮肤和人体运动监测等领域都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近些年来柔性压力传感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诸多柔性压力传感器仍然存在制备过程繁琐、可穿戴舒适性差和不透气等问题,限制了它们的应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纳米纤维薄膜以及常见的织物材料都具有轻薄、柔软和透气的基本特性,且易于贴附在人体皮肤表面,适用于电子皮肤和可穿戴传感器等领域,因此开发新型的具有优异传感性能的纤维基柔性压力传感器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旨在利用简便易得的纳米纤维薄膜和织物材料,通过结构设计的思路开发具有多传感模式和高性能的纤维基柔性压力传感器,以避免复杂的制备工艺。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采用连续静电纺丝的方法,直接组装出包括电极层和压电层在内的具有多层结构、整体性良好的压电型柔性压力传感器。所制备的压力传感器为三明治结构,包括两层聚氨酯/银纳米线(PU/AgNW)电极层和一层聚氨酯/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PU/P(VDF-TrFE))压电层。静电纺丝过程中纳米纤维薄膜材料的制备和压力传感器的组装同步进行、同时完成。静电纺丝法制备出PU/AgNW电极兼具柔软透气、高导电性和优异的抗菌性能等优点。电极层和压电层之间结合紧密,没有明显的界面,有利于传感器产生较强的输出信号。所制备的压力传感器由于其全纳米纤维结构,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此外该压力传感器展现出高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以及超过20000次工作循环的优异的稳定性。所制备的压力传感器的高性能和简易的制造策略表明了其在人体可穿戴器件领域的应用潜力。(2)使用静电纺丝法一步成型制备了具有表面微观结构的聚氨酯(PU)纳米纤维薄膜。静电纺丝过程中聚氨酯纳米纤维薄膜的上表面直接生成了许多微凸起,但其下表面却展现了均匀平整的纤维网络结构。通过在聚氨酯纳米纤维薄膜的粗糙上表面引入银层作为导电层即可得到对压力敏感的具有微凸起结构的聚氨酯/银(PU/Ag)薄膜。基于此薄膜可组装出新型的压阻型柔性压力传感器。通过检测两层压阻层之间的接触电阻变化可检测出传感器负载的压力。所制备的压力传感器展现了优异的传感性能和工作稳定性,并可用于对人体关节运动和脉搏信号的监测。该压力传感器引入微观结构的简易策略和优异的传感性能为新型压阻型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3)结合静电纺丝法制备的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薄膜和经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水溶液处理后的尼龙织物(PEDOT:PSS@nylon织物)组装了耦合压电效应和压阻效应的双模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全纤维基的双模式压力传感器柔软透气且穿戴舒适度高。该压力传感器包含压电部分和压阻部分。PVDF纳米纤维薄膜为压电部分的压电层,PEDOT:PSS@nylon织物则是压阻部分的压阻层。该传感器的压电部分和压阻部分均展现了优异的传感性能和工作稳定性。二者可分别作为压电型压力传感器和压阻型压力传感器单独工作,也可以协同工作实现对静态压力以及宽频率范围的动态压力的检测和对复杂受力过程的精准分析。此外还探索了双模式压力传感器的实时双输出信号及其在人体运动监测领域的实际应用。
其他文献
火箭发动机的喷管是极其关键的部件,选择何种材料制备喷管将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使用性能。随着国内外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开发能在极端恶劣环境下工作的超高温材料。Cf/SiC复合材料和Pt基超高温合金是制备喷管的两种重要候选材料。一方面,Cf/SiC复合材料以其密度低、比强度高和耐高温等优异性能成为候选材料之一,但由于Cf/SiC复合材料的本征脆性及加工制造复杂大尺寸结构件较为困难,其作为喷管材料
液滴的蒸发是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常见的现象,被广泛的应用于喷墨打印、喷雾冷却、材料制备、疾病检测等领域,目前广泛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也取决于液滴的蒸发过程。液滴的蒸发是典型的多物理场耦合的过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少数参数对于液滴蒸发过程的影响规律,且研究结果并不统一,特别是基板上固着液滴的蒸发规律。因此,本论文以不同性质基板上的液滴蒸发为研究对象,利用理论分析方法,建立液滴蒸发过程中多物理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自2009年被报道以来,在近十几年间经历了迅猛的发展,实验室报道的单结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PCE)由最初的3.9%发展到如今经过认证的25.7%。其中,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于其能量转换效率高、可忽略的滞后效应和制备成本低等优势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中不同界面间的电荷传输势垒和晶界处的缺陷等仍然是阻碍其性能提升的主要因素。目前提高器件性能的主要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拓扑态和拓扑材料的发现,重塑了人们对物理和材料的理解。第一性原理计算通过对拓扑材料真实体系的预言,在连接拓扑物理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拓扑材料中,受到全局对称性保护的拓扑表面态或者边缘态具有零质量、高迁移率、缺陷容限以及近乎无耗散等输运特性。因此,人们对拓扑材料功能性的应用探索方面越来越感兴趣,包括可用于容错拓扑量子计算的拓扑超导体的实现、自旋电子学中新一代的技术
由于空间条件的限制,埋地管道与高压输电线路或电气化铁路在许多地方并行或交叉铺设,使得埋地管道受到交流电(Alternating Current,AC)干扰的风险日益增大。AC腐蚀、微生物腐蚀和应力腐蚀已成为埋地管道腐蚀失效的重要形式,并引起各国研究者的广泛研究。然而,在研究过程中常常会忽略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针对交流电和微生物共同作用下埋地管线钢应力腐蚀行为的研究少有报道。本文通过建立AC腐蚀模
高温超导体在超导态时具有零电阻性,且超导体陶瓷材料具有低导热系数。聚变堆超导磁体采用高温超导电流引线进行电力传输将显著降低其低温系统的热负荷,降低装置运行费用。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装置的100kA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载流的高温超导电流引线,具有高载流、低漏热、长失冷安全时间等特性。本文介绍CFETR高温超导电流引线的优化设计与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调研国内外万安级大载流
论文评价一直是科学计量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近年来学术论文一直以惊人的数量增长,如何有效的评估学术论文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学术评价往往在评价科研绩效以及分配学术资源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更加细致和全面的评价指标,有利于提高我国科研人员的学术实力,为一些重大科研工作推荐优秀人才。目前比较受关注的评价指标,如同行评议、影响因子和引用计数等存在许多局限性,忽视了对论文本身的关注。引用计数并不能全面而
图像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自动化图像理解算法取得了飞速发展,并且在智能监控、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模型通常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标注数据进行强监督训练,这在实际场景中难以满足。在数量的角度上,在某些领域收集以及标注大量数据成本较高,比如珍稀动植物数据的收集、医疗图像数据的标注等。在质量的角度上,标注数据的分布不均、标注错误已经训练和测试场景
随着人们对高温合金性能需求的日益提高,传统强化方式已经很难满足新型高温合金的设计要求。利用缺陷调控合金力学性能的方法逐渐被人们关注,纳米孪晶由于其特殊的低能结构,在起强化作用的同时,高温下也表现出了良好的热稳定性,这使得纳米孪晶结构具有了成为高温合金强化手段的潜力。因此,本研究旨在将纳米孪晶与高温合金相结合,期望利用界面调控合金性能,实现材料的持续发展。本文将依托自主研发的新型Ni-Co基变形高温
聚变堆以及第四代先进裂变堆候选材料核结构钢—铁素体/马氏体(Ferritic/Martensitic,F/M)钢会经受高达14 MeV的中子辐照。高能中子辐照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离位损伤,还会与基体元素发生(n,α)、(n,p)嬗变反应产生大量的氦和氢等嬗变元素。氦在金属中的溶解度很低,容易聚集在材料缺陷如空洞、位错和晶界等处,形成纳米尺寸的氦泡。氦泡通常会导致结构钢的机械性能降级,如加剧其辐照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