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火箭发动机的喷管是极其关键的部件,选择何种材料制备喷管将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使用性能。随着国内外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开发能在极端恶劣环境下工作的超高温材料。Cf/SiC复合材料和Pt基超高温合金是制备喷管的两种重要候选材料。一方面,Cf/SiC复合材料以其密度低、比强度高和耐高温等优异性能成为候选材料之一,但由于Cf/SiC复合材料的本征脆性及加工制造复杂大尺寸结构件较为困难,其作为喷管材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箭发动机的喷管是极其关键的部件,选择何种材料制备喷管将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使用性能。随着国内外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开发能在极端恶劣环境下工作的超高温材料。Cf/SiC复合材料和Pt基超高温合金是制备喷管的两种重要候选材料。一方面,Cf/SiC复合材料以其密度低、比强度高和耐高温等优异性能成为候选材料之一,但由于Cf/SiC复合材料的本征脆性及加工制造复杂大尺寸结构件较为困难,其作为喷管材料,实现其与喷注器的连接至关重要。另一方面,Pt基超高温合金,因其具有较高的熔点、极强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已成为超高温抗氧化结构材料领域中很有前途的候选材料之一。然而关于化学气相沉积Nb过渡连接及在高Rh含量的固溶强化型Pt-Rh合金中添加稀土元素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材料的微观结构是决定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有必要对上述两种材料的微观结构如Cf/SiC-Nb的界面结构和稀土在Pt-Rh合金中的赋存状态进行更精细的研究。本文综合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及二次离子质谱仪等分析测试手段对Cf/SiC-Nb和Pt-Rh-0.2La-0.2Ce两种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NbCl5和H2为前驱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f/SiC复合材料上制备了 Nb涂层,沉积温度为1100℃。接头的室温抗剪强度最大为37.75MPa。结果表明:通过元素间的相互扩散和化学反应,形成了层状结构,从界面到顶部依次为界面反应区、细等轴晶Nb区和粗柱状晶Nb区;Nb涂层与Cf/SiC复合材料之间形成了“三明治”的界面反应区(NbC|γ-Nb5Si3|NbC);Cf/SiC复合材料界面附近形成了纳米级NbC颗粒,Nb涂层中生成了针状碳化物γ-Nb2C,γ-Nb2C与Nb基体之间存在特定的取向关系,为[1120]γ//[001]M,(0002)γ//(110)M。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分析表明了 NbC相和界面处的微裂纹中富集氢,这对界面的结合性能有不利的影响。本文从热力学、反应动力学和扩散角度讨论了Nb涂层与Cf/SiC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的形成机理。2.改变H2流量和经过热处理后,Nb涂层仍然保持层状结构。随着H2流量的增加,柱状晶区的柱状特征更明显,晶粒沿着生长方向更细长;界面附近细等轴晶区的小晶粒由规则紧密排列变为松散形状不规则排列;界面反应区的总厚度依次减小。经过热处理之后,柱状晶晶粒横向长大并且界面处的等轴晶的晶粒尺寸增大。在相同的保温时间下,升高热处理温度,扩散反应层的总厚度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在相同的热处理温度下,保温时间的延长对界面反应层的总厚度几乎无影响。热处理后,Nb层还析出了块状碳化物β-Nb2C,并且β-Nb2C与Nb基体同样具有特定的取向关系为:[1010]β//[001]M,(0001)β//(110)M。3.采用真空充氩电弧熔炼技术成功制备了 Pt-25Rh-0.2La-0.2Ce(wt.%)。铸态合金的基体为(Pt,Rh)ss,晶粒尺寸为50~100 μm,成分为76.18Pt-23.82Rh(wt.%)。析出相为Pt5RE金属间化合物,可分为三种类型,圆形或者椭圆分布于晶内,长条状不连续分布于晶界和分布在晶内或晶界的共晶混合物。共晶混合物形貌较为复杂,且内部的Pt5RE和(Pt,Rh)ss存在取向关系,确定为[1010]P//[011]M,(0001)P//(111)M。经过锻造拉丝后,共晶混合物分解,形成了局部密集分布的Pt5RE和少量的稀土氧化物(La,Ce)O2。稀土氧化物和基体有明确的取向关系:[111]O//[111]M,(022)O//(022)M。由于锻造拉丝的变形量大,基体中出现了孪晶片层结构。4.Pt-25Rh-0.2La-0.2Ce(wt.%)丝材合金在大气条件下高温持久蠕变后,基体中出现大量位错,基体中的位错的伯氏矢量b=a/2[101]。位错运动到Pt5RE相界面终止,位错在Pt5RE相前塞积和缠结。添加稀土(RE)后,合金的高温综合性能显著优于Pt-30Rh,这是由于添加少量的稀土(La和Ce),原位形成了 Pt5RE金属间化合物,它们具有钉扎晶界和阻碍位错运动的作用。
其他文献
由脱合金腐蚀制备的纳米多孔金属(nanoporous metal)具有开放的三维网络结构、纳米级的孔棱和孔洞、巨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宏观(毫米级别以上)的材料尺寸,表现出许多优异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纳米多孔金属的形成机理、结构特征、性能和应用等方面都已经获得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各种重要的实际应用都对纳米多孔金属的力学性能提出了要求,因此纳米多孔金属的力学行为一直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研究
激光增材制造(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LAM)是能够实现复杂零件的高精度和高性能一体化成形的新兴快速成形技术,其中常见的激光熔化沉积(Laser melting deposition,LMD)技术是通过大功率高能激光束应用粉末或线材在基板上进行快速凝固沉积,以实现复杂构件的制造,并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已经实现应用。对于低合金钢的LMD成形来说,成形组织结构及
多波段巡天表明,纤维状分子云在冷暗星际介质中随处可见。在大的尺度上,超过100 pc的大尺度纤维状分子云被人们视作银河系旋臂的“骨骼”,撑起整个银河系;在小的尺度上,纤维状结构连接了分子云的坍缩到最终碎化而形成致密云核的过程。正因为此,纤维状分子云是当前天体物理研究的一个前沿热点。基于紫金山天文台(PMO)13.7 m毫米波望远镜“银河画卷”巡天数据,本论文瞄准大尺度纤维状结构的动力学性质,对第二
微粒,通常指直径在1到1000 μm范围内的粒子。微粒因其优秀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微粒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如药物递送和防伪等。另外,微粒的组装结构也被用于如组织工程、精准给药、传感器和致动器等方面。用于操控微粒沉积组装的技术有光镊、磁泳、电泳与介电泳、声波操控以及静电雾化等。其中,静电雾化技术不仅可以制备多种不同形貌的微粒,还可以控制微粒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来说,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程度有所缓解,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低的问题没得到根本的解决。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亦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和地区的长治久安,云南省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氮化物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优良的耐磨性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机械加工、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芯片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何优化氮化物涂层的成分和结构,获得高硬度、韧性、热稳定性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的综合指标,一直以来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科学问题。本论文制备了 Si改性TiAlN和CrAlN涂层,用于γ-TiAl基合金的高温抗氧化防护,通过Si改性,不仅在氧化初期促进了涂层表面保护性氧化膜的形成,而且
随着现代经济水平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已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严重问题,特别是水资源严重匮乏、水质污染严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光催化材料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水中芳香类有机污染物、有机染料或致病微生物的光催化降解和净化,从而为水污染的治理提供了更有利的方法。目前,在水体净化应用上,光催化技术主要存在吸收光子能量时太阳光能量利用率低、光催化传输过程中
TiAl合金具有低的密度、高的弹性模量和优异的高温性能,是一类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应用前景的轻型高温结构材料。然而,TiAl合金在800℃以上生成的是TiO2和A12O3的混合氧化膜。该混合氧化膜疏松多孔且极易发生剥落,无法阻挡氧的侵蚀。因此,TiAl合金在高温环境下应用时需施加防护涂层提高其抗氧化性能。扩散Al涂层在高温下表面生成以Al2O3为主的氧化膜,可以阻挡氧的进一步侵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
589nm超窄带钠荧光激光雷达系统能够高精度探测中间层顶区域(80-105km)的钠原子数密度,大气温度和风场,对于研究该区域大气动力学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目前常见的染料脉冲式窄带钠测温测风激光雷达系统,由于其体积和功耗较大,操作复杂且不稳定,因此仅适合在实验室条件下部署。尽管最新的全固态超窄带脉冲钠激光雷达解决了系统全固态和运行稳定性的问题,但是由于其系统复杂且功耗大,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小型化。
稀土元素的能级结构及成键能力对开发稀土功能材料在光、电、磁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其独特的配位作用,稀土元素可与多种生物分子实现配位,例如羟基酸、氨基酸、多肽、蛋白质以及DNA等,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高性能稀土生物杂化材料。其中,小分子手性Ω-羟基酸在化学合成领域获得广泛关注。然而,由于α-羟基酸存在多种手性结构,在材料合成中展现出结构引导的化学活性差异性。因此,对α-羟基酸的手性进行高效的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