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结构钢基体α铁中子辐照下氦泡演化的多尺度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u890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变堆以及第四代先进裂变堆候选材料核结构钢—铁素体/马氏体(Ferritic/Martensitic,F/M)钢会经受高达14 MeV的中子辐照。高能中子辐照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离位损伤,还会与基体元素发生(n,α)、(n,p)嬗变反应产生大量的氦和氢等嬗变元素。氦在金属中的溶解度很低,容易聚集在材料缺陷如空洞、位错和晶界等处,形成纳米尺寸的氦泡。氦泡通常会导致结构钢的机械性能降级,如加剧其辐照硬化、辐照脆化、辐照肿胀等,减少其服役寿命,这种现象通常称为辐照氦效应。研究核结构F/M钢中氦泡的形成以及生长的机理,对于设计具有抗辐照氦效应的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氦泡的形成阶段难以用实验手段研究,而多尺度数值模拟方法可以便捷、高效地研究材料中氦泡的性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核结构钢氦泡演化的研究中。本论文使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分子动力学方法和动力学蒙特卡洛方法,分别对F/M钢的基体材料BCC铁中氦泡的形成以及生长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为:(1)研究了小尺寸氦团簇形成过程中氦原子近距离吸引作用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BCC铁中两个间隙氦原子距离小于一个晶格常数时会结合为氦对结构,其平衡间距约1.6 (?)而结合能为0.15~0.49 eV。研究发现氦对排斥近邻铁原子占据较大的空间,使得其电荷密度变化相比远距离间隙氦-氦结构更小,因此更加稳定。氦对结构会作为整体在BCC铁中迁移,其复杂的迁移过程可以准确、直观、全面地由氦-氦形成能面描述。(2)研究了辐照级联和氦协同引入条件下氦泡的形成机理,探究了温度、位错线、辐照级联和氢等对氦泡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温会加速氦原子的迁移和氦泡的演化,使得氦团簇的尺寸增加、数密度降低。位错线应力场可以促使在位错线附近形成一连串的低氦含量的氦团簇。研究发现了分子动力学时间尺度内大尺寸氦-空位团簇的合并过程,其合并机理为自发进行的踢出合并,以及由级联导致的级联合并。位错线会抑制其附近氦-空位团簇的踢出合并,而促使级联合并的发生。(3)研究了辐照级联对纳米尺寸氦泡的稳定性以及迁移、合并的定量影响。研究发现在级联的作用下,氦泡稳定He/V比约为0.5。随着氦泡He/V比的增加,级联导致的氦泡迁移机理由空位迁移逐渐转变为氦原子迁移,其单次级联的迁移距离由1 nm减少为1 A左右。级联也可以导致两个表面间距为2.8 (?)的氦泡的合并,其合并几率随着He/V 比的增加先减小后上升。研究表明两个氦泡之间的应力场可以显著促进氦泡的合并。氢会显著地抑制级联导致的空洞迁移,使得其合并几率下降;而氢的存在增强了氦泡之间的应力场,使得氦泡在级联下的合并几率增加。(4)研究了接近高能中子辐照参数下氦泡的长时演化过程。通过编写OVITO(Python)程序脚本实现了分子动力学程序LAMMPS以及动力学蒙特卡洛程序MMonCa输入输出构型的相互转化,从而实现了一种分子动力学-动力学蒙特卡洛程序的耦合方法。模拟了氦泡从氦原子引入开始的秒量级时间尺度的演化,并与高能散裂中子源辐照下结构钢中氦泡密度数据进行对比,表明该耦合模型比单独的MD方法及KMC方法均更接近实际辐照情况。本论文的所有研究结论有望为理解F/M钢中氦泡的演化机理,从而为设计和改进抗辐照氦效应材料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其他文献
稀土元素的能级结构及成键能力对开发稀土功能材料在光、电、磁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其独特的配位作用,稀土元素可与多种生物分子实现配位,例如羟基酸、氨基酸、多肽、蛋白质以及DNA等,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高性能稀土生物杂化材料。其中,小分子手性Ω-羟基酸在化学合成领域获得广泛关注。然而,由于α-羟基酸存在多种手性结构,在材料合成中展现出结构引导的化学活性差异性。因此,对α-羟基酸的手性进行高效的识
火箭发动机的喷管是极其关键的部件,选择何种材料制备喷管将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使用性能。随着国内外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开发能在极端恶劣环境下工作的超高温材料。Cf/SiC复合材料和Pt基超高温合金是制备喷管的两种重要候选材料。一方面,Cf/SiC复合材料以其密度低、比强度高和耐高温等优异性能成为候选材料之一,但由于Cf/SiC复合材料的本征脆性及加工制造复杂大尺寸结构件较为困难,其作为喷管材料
液滴的蒸发是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常见的现象,被广泛的应用于喷墨打印、喷雾冷却、材料制备、疾病检测等领域,目前广泛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也取决于液滴的蒸发过程。液滴的蒸发是典型的多物理场耦合的过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少数参数对于液滴蒸发过程的影响规律,且研究结果并不统一,特别是基板上固着液滴的蒸发规律。因此,本论文以不同性质基板上的液滴蒸发为研究对象,利用理论分析方法,建立液滴蒸发过程中多物理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自2009年被报道以来,在近十几年间经历了迅猛的发展,实验室报道的单结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PCE)由最初的3.9%发展到如今经过认证的25.7%。其中,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于其能量转换效率高、可忽略的滞后效应和制备成本低等优势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中不同界面间的电荷传输势垒和晶界处的缺陷等仍然是阻碍其性能提升的主要因素。目前提高器件性能的主要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拓扑态和拓扑材料的发现,重塑了人们对物理和材料的理解。第一性原理计算通过对拓扑材料真实体系的预言,在连接拓扑物理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拓扑材料中,受到全局对称性保护的拓扑表面态或者边缘态具有零质量、高迁移率、缺陷容限以及近乎无耗散等输运特性。因此,人们对拓扑材料功能性的应用探索方面越来越感兴趣,包括可用于容错拓扑量子计算的拓扑超导体的实现、自旋电子学中新一代的技术
由于空间条件的限制,埋地管道与高压输电线路或电气化铁路在许多地方并行或交叉铺设,使得埋地管道受到交流电(Alternating Current,AC)干扰的风险日益增大。AC腐蚀、微生物腐蚀和应力腐蚀已成为埋地管道腐蚀失效的重要形式,并引起各国研究者的广泛研究。然而,在研究过程中常常会忽略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针对交流电和微生物共同作用下埋地管线钢应力腐蚀行为的研究少有报道。本文通过建立AC腐蚀模
高温超导体在超导态时具有零电阻性,且超导体陶瓷材料具有低导热系数。聚变堆超导磁体采用高温超导电流引线进行电力传输将显著降低其低温系统的热负荷,降低装置运行费用。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装置的100kA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载流的高温超导电流引线,具有高载流、低漏热、长失冷安全时间等特性。本文介绍CFETR高温超导电流引线的优化设计与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调研国内外万安级大载流
论文评价一直是科学计量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近年来学术论文一直以惊人的数量增长,如何有效的评估学术论文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学术评价往往在评价科研绩效以及分配学术资源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更加细致和全面的评价指标,有利于提高我国科研人员的学术实力,为一些重大科研工作推荐优秀人才。目前比较受关注的评价指标,如同行评议、影响因子和引用计数等存在许多局限性,忽视了对论文本身的关注。引用计数并不能全面而
图像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自动化图像理解算法取得了飞速发展,并且在智能监控、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模型通常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标注数据进行强监督训练,这在实际场景中难以满足。在数量的角度上,在某些领域收集以及标注大量数据成本较高,比如珍稀动植物数据的收集、医疗图像数据的标注等。在质量的角度上,标注数据的分布不均、标注错误已经训练和测试场景
随着人们对高温合金性能需求的日益提高,传统强化方式已经很难满足新型高温合金的设计要求。利用缺陷调控合金力学性能的方法逐渐被人们关注,纳米孪晶由于其特殊的低能结构,在起强化作用的同时,高温下也表现出了良好的热稳定性,这使得纳米孪晶结构具有了成为高温合金强化手段的潜力。因此,本研究旨在将纳米孪晶与高温合金相结合,期望利用界面调控合金性能,实现材料的持续发展。本文将依托自主研发的新型Ni-Co基变形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