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八十年代制取了纳米氧化镁产品以来,纳米氧化镁以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材料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制备、改性及其应用研究在纳米氧化镁材料的研究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鉴于此,本论文系统研究了纳米氧化镁粉体的制备与改性及其与内墙涂料的复合应用,获得了具有抗菌性能的功能内墙涂料。本论文以六水合氯化镁和无水草酸钠为原料,高分子(聚乙二醇)为保护剂,在室温条件下,采用固相法,制备出了结晶良好、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氧化镁粉体。讨论了前驱物的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高分子(聚乙二醇)用量对粉体粒径的影响,并对高分子(聚乙二醇)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探。以差热-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及激光粒度仪等,对纳米氧化镁粉体的结构和型貌及其前驱物的热分解温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驱物在500℃分解3h,可得平均粒径约为7.8nm的高纯纳米氧化镁粉体。筛选的最佳表面改性剂为月桂酸钠。以月桂酸钠对纳米氧化镁粉体进行了表面改性,并用活化指数、红外光谱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考查了改性效果。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剂用量为15%,改性时间为60min,改性pH为6,改性温度为40℃时,纳米氧化镁的改性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改性纳米氧化镁活化指数达90.5%。表面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镁粒子呈疏水性,且分散性好;改性前后粒径变化不大。纳米氧化镁粒子和改性剂之间既有物理吸附又发生了化学键合。以化学分散法、物理分散法和超声波分散法配合使用的方法,制备了未改性内墙涂料、纳米氧化镁改性内墙涂料和改性纳米氧化镁改性内墙涂料。以抑菌圈实验法考查了此三种涂料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未改性内墙涂料的抑菌圈直径较小,只有0.5cm,抗菌性能较差;而纳米氧化镁改性内墙涂料和改性纳米氧化镁改性内墙涂料的抑菌圈直径均比未改性的内墙涂料的大;改性纳米氧化镁改性内墙涂料的抗菌性能优于纳米氧化镁改性内墙涂料。当改性纳米氧化镁在内墙涂料中的含量为3%(wt)时,抑菌圈直径最大,其直径为3.2cm,其抗菌性能最强。同时,改性纳米氧化镁改性内墙涂料的抗菌性不受光源条件的限制,无论实验过程光照与否都有抑菌作用。并对纳米氧化镁抗菌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