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偏瘫及脑卒中导致人体下肢的运动障碍一直是医疗领域面对的重大难题,而下肢康复机器人作为下肢瘫痪或者助残患者的医疗设备,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基于站姿的康复机器人,因使得康复的形式更接近于人体日常行为活动而备受关注。为解决现有基于站姿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大多只能在矢状面康复的形式单一问题,设计了一种运动不受平面限制的可穿戴的下肢康复机器人。根据人体解剖学,分析了髋、膝、踝三大关节的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瘫及脑卒中导致人体下肢的运动障碍一直是医疗领域面对的重大难题,而下肢康复机器人作为下肢瘫痪或者助残患者的医疗设备,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基于站姿的康复机器人,因使得康复的形式更接近于人体日常行为活动而备受关注。为解决现有基于站姿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大多只能在矢状面康复的形式单一问题,设计了一种运动不受平面限制的可穿戴的下肢康复机器人。根据人体解剖学,分析了髋、膝、踝三大关节的运动形式及其活动范围,为后续样机的尺寸设计打下基础;基于螺旋理论,综合具有三平移运动特性的并联机构,从中得出一系列关于单平面对称的并联机构;然后结合康复对其中四种构型进行了分析,最终择优确定了以3-PRPR作为康复执行机构,并且给出了采用此机构进行康复的原理。对康复执行机构建立数学模型后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求取了机构的运动学正解、反解;并采用单点和连续运动两种方式对康复执行机构的正解、反解均进行了验证;分别将驱动看作一次函数和对反解求导,求解了机构的正、逆向一阶影响系数;在考虑人体康复安全性以及分支运动副限制因素的前提下,基于康复执行机构运动学正解给出了其工作空间。采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了康复执行机构的动力学模型,针对机构静不定问题,列出了补充协调变形方程;基于Adams/Simulink联合仿真技术,建立了运动学正、反解仿真模块;基于多种康复形式,对康复机构进行了轨迹规划,其中包括步态规划,验证了机构作为下肢康复执行机构的可行性。对康复机器人整体机械结构及其踝关节局部机械结构进行了详细设计;给出了康复执行机构的机构参数,分析了其合理性;搭建了下肢康复机器人的样机模型,设计了其硬件控制系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下肢康复运动实验,验证了下肢康复机器人具有多种康复形式的性能。
其他文献
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在自动控制领域,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各个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动力学原理研究神经网络的算法和性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而差分方程是研究动力学系统常用的数学模型,所以差分方程是研究神经网络动力学行为的常用模型.由于大规模网络研究目前仍旧缺少有效地工具和方法,所以建立小规模的简单而实用的数学模型愈加重要.本文中考虑了如下形式的非线性差分方程其中{an}n=0∞,{bm}n=
采用水下运载机器人对深海信号传感器进行投放和回收工作过程中,进行深海信号传感器的定位是一项较为困难的工作。本文通过建立浮标上浮过程动力学模型,分析上浮运动轨迹,从而反向定位深海信号传感器的位置。通过建立基于水动力影响下的水下运载机器人动力学模型,提高了机器人在传感器回收过程中的运动控制稳定性,同时,为了节省水下运载机器人的能源消耗,并且实现深海信号传感器的快速寻找和定位,对传感器回收过程中的水下运
灾难的巨大破坏性和不可控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目前,最好的应对方法是在灾难发生后,尽快实施救援行动,以减少损失和伤亡。由于灾后现场的非稳定因素不利于救援人员展开救援行动,因此需要救援机器人辅助或替代救援人员进行救援。然而,现有的救援机器人结构固定,功能单一,难以适用于复杂的救援环境。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模块化自重构救援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及运动规划。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设计了
热轧无缝钢管钢管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易机加工、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空心精密零件的坯料、航空航天框架结构,以及液压气压元件所需的管件上,例如精密轴承管、气动或液压元件以及车辆航空高精度结构管等。斜轧穿孔是将棒材转化成无缝钢管的第一道工序,在此过程中将实心棒材穿孔成空心毛管。这种工艺主要靠顶头将钢棒中心顶穿,可以看出在这个过程当中,顶头的表面轮廓质量影响着钢管内壁的质量。在上述过程中,顶头工作
现代城市建筑中采用的高空玻璃幕墙为保证透光性和美观性需要定期进行清洗,目前城市高空玻璃幕墙的清洗工作仍采用效率较低、危险性较高的人工清洗。本文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高空玻璃幕墙清洗机器人,使其能够安全高效地代替人工完成玻璃幕墙的清洗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根据实际工作环境,确定了爬壁机器人设计所需的关键技术指标,总结国内外爬壁机器人研究现状,归纳目前爬壁机器人设计中采用的运动方式、吸附方式以及清洗
随着微纳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发展,微机电系统变得更加复杂和更加微小,其装配要求和装配难度也随之提升,这也越来越显示出微操作系统研究的重要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LRC振荡电路原理的微纳机械臂。该机械臂利用静电悬浮原理生成作用在微器件上的电场力,使用LRC振荡电路对电场力进行反馈控制,实现微器件的拾取、移动和放置操作。通过建立微纳机械臂机电耦合力学模型,分析了LRC振荡式微纳机械臂实现微纳操作的工作原理
液压驱动型足式机器人其运动控制性能主要由其腿部液压驱动系统的控制性能决定的。在实际运动过程中,当足式机器人足端与环境发生接触时,若足式机器人腿部各关节不具有良好的柔顺性能,那么机器人足端与环境接触造成的冲击将对机器人运动控制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力控制是既可以使机器人腿部实现柔顺性又可以使腿部足端力保持平稳的一种有效控制方法,它是以内环液压伺服控制为核心,并加入阻抗控制外环,最终在外环上实现力控制。常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工作效率的追求愈加强烈。在人们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工作时,会造成关节炎、腰肌劳损、股骨头坏死、肩周炎等问题,这将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工作效率。在工作人员进行重物搬运中应用肌电信号采集系统控制助力装置辅助工作,不仅解决了工作效率问题,而且减轻了体力消耗。为此,本文针对此问题展开了外骨骼助力的手部肌电信号识别的研究。首先,对肌电信号的采集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滤波消除工频信号、皮肤汗液等因
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机动应急救援车辆(含消防车辆)专用底盘及悬挂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6YFC0802902),以提高悬挂作动器的动态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为目的,对基于电液伺服控制的主动悬挂系统作动器动态特性影响参数和控制策略设计进行了研究。因应急救援车辆的悬挂作动器主动悬挂模式和被动悬挂模式共用的执行器,因此本研究对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与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首先,本文分析了主动悬
边部减薄指标是冷轧硅钢质量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硅钢由于其良好的导磁性,被广泛作为变压器工业生产中重要原材料。由于变压器生产过程需要对硅钢进行“叠片”,对硅钢片的厚度要求会更高,而边部减薄量将直接影响到成品硅钢的切边量。在下游用户对冷轧硅钢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下,边部减薄的控制技术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课题依托于某钢厂1500mm五机架UCMW冷轧硅钢机组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机组设备、现场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