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预后及影响因素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88903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所致脑梗死的起病特征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目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所致脑梗死临床症状、体征复杂,表现形式多样。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所致脑梗死的起病特征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3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所致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起病形式将患者分为急进型组及缓慢进展组,结合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进型组血管闭塞部位多位于基底动脉中段及上段,缓慢进展组则多为基底动脉下段,两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基底动脉上段闭塞的患者相比,下段闭塞患者的起病方式更倾向于缓慢进展型(OR=14.77,95%CI:1.57-139.00,P=0.019)。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所致脑梗死的起病特征与病变部位具有相关性,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第二章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目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卒中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特点。本文旨在探讨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2007年1月至2016年7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并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53例患者。术后3月随访时按生活自理程度,根据改良的Rankin评分(mRS)将患者分为两组;(1)良好预后组(mRS<4分),(2)不良好预后组(mRS≥4分)。结果: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影响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 NIHSS评分、ASITN_SIR评分、血管再通因素后,入院时低 NIHSS 评分(OR= 0.114,95%CI:0.019-0.689,P=0.018)、高 ASITN_SIR评分(OR = 0.035,95%CI:0.005-0.239,P=0.001)及有效血管再通(OR=0.113,95%CI:0.017-0.767,P=0.026)的患者预后良好(三者均P<0.005);而高 NIHSS评分、低ASITN_SIR评分及血管再通不佳提示患者不良预后。结论: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中,入院时低NIHSS评分、高ASTTN_SIR评分及有效血管再通者预后良好。
其他文献
由于大型风电场变压设备多、集电线路长,在实际运行中集电系统损耗突出,对此提出一种利用风电机组作为分布式无功源,以优化风电场内潮流、降低集电系统总体损耗的无功/电压控制策略。同时,为提升风电场建模以及多场景降损优化仿真的效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对象模型组态与控制算法编程相结合的混合建模仿真方案,风电场模型采用模块组态建模,并由控制算法形成的引擎文件自主调用实施仿真优化。通过对某125 MW大型风电场进行
提出一种城市道路落客区车辆延误的计算模型。分析了独立落客区和路段落客区的交通组织模式。将"排队落客"模式的落客过程分为2个阶段,结合排队论和可插车间隙理论,建立了落客车辆的延误模型,并设计了优化算法。随后以北京市安贞医院入口路段为测试对象,应用VISSIM仿真软件和实际调查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了落客率和落客区长度对落客车辆延误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能够精准的获取落客车辆的延误,同时可以为落客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基因表达下调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糖异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鼠龄8周的雄性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普通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模式测量妊娠晚期孕妇及年龄匹配的未孕女性脉络膜厚度,比较并分析孕妇组及未孕组脉络膜厚度的差异及各测量点间脉络膜厚度的差异,探究脉络膜在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