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马迁之《史记》巨作中,将整个秦发展之来龙去脉详细呈现在世人面前,其中秦始皇统一全国,秦进入最辉煌时期,宫殿成群,离宫别馆弥山跨谷,宫殿阿房宫巨大的规模令人震惊。《阿房宫赋》脍炙人口,虽是杜甫借古讽今,但却使阿房宫这一雄伟的秦宫殿建筑深入人心。近些年对阿房宫遗址的保护以及对阿房宫前殿基址的考古,又一次引起了对秦宫殿建筑研究的热潮。秦宫殿建筑,无疑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一定意义上,秦汉时期宫殿建筑可以称为中国宫殿建筑之始。本文希望以秦发展史为脉络,根据秦处于不同阶段,经济及军事实力、建筑技术与艺术水平、统治者理想、都城所处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不同,秦宫殿建筑呈现出的不同特点进行研究。在秦经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4个时期所迁徙的7个都城中,以雍城宫殿、咸阳宫、阿房宫三个永久性大规模宫殿为重点研究对象,总结出秦宫殿建筑某些特点及发展规律,收集统计相关资料与数据,为以后秦宫殿建筑研究,乃至秦文化研究起到一些积极作用。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主要以考古报告及其推论为依据,以历史文献为线索,现场调研并综合参考相关历史研究及图档、古代相关制度、当代相关建筑研究及复原著作和学术论文等资料,运用分析、纵横比较、逻辑推理等方法,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展开讨论,并对重点宫殿逐步进行初探,通过合理的逻辑性推测,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通过对秦发展史的研究总结秦宫殿建筑发展史的特点,比较说明不同时期宫殿建筑的不同特点;在对秦发展早期的宫殿建筑研究中,以其历史背景、地理位置,秦国力及其他状况为主,重在研究秦宫殿建筑发展的来源与基础;在秦发展重要节点都城宫殿建筑研究中,重点以雍城宫殿、咸阳宫、阿房宫为代表,总结归纳宫殿建筑规制及布局特点;秦发展至秦朝,则重在研究其最辉煌、规模最大、最震撼的宫殿——阿房宫,通过对阿房宫及其前殿历史背景,遗址情况的研究,结合其文献、考古、相关制度及当代研究,运用傅熹年先生的建筑及建筑群平面布局理论,结合王学理先生和杨鸿勋先生所作的研究及复原,归纳总结秦朝宫殿建筑地盘与院落布局特点。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本人充分尊重诸多学者已作出的研究成果,包括已出版的书籍和学术论文,但与此同时也提出了合理的质疑,进行了多方面验证,并提出了自己相应的观点来加以总结、完善,或初步探索。本文只是对秦宫殿建筑研究进行初步探索,研究尚任重道远,笔者在尽到微薄之力的同时希望,更多学者参与到研究中来推动秦宫殿建筑文化,乃至秦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