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稻米是我国7亿人口的主食,稻谷生产占我国粮食生产的近四成,稻米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为我国亿万家庭提供了生计。目前,我国稻米供大于求局面已经弱化,有专家甚至认为,我国稻米市场已由供大于求格局转变为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甚至我国稻谷总产量已低于总需求,许多年份需要动用库存,导致库存不断下降。要保持我国稻米生产自给或基本自给,必须不断提高水稻产量。显然,在“粮食安全”问题呼声日高、受到广泛重视的今天,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致力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从而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途径不止一条,其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加大对水稻的科研投资力度,实践证明,农业科研为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产出和生产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的农业科研资源非常稀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对水稻巨大的科研投资是否值得?投资的贡献率如何?是否应该增加资金投入?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本文结合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以及西方经济学的投资乘数理论等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深入分析了我国水稻科研投资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了水稻科研投资和水稻产量增长互为因果的关系,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然后运用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了我国水稻科研投资发挥作用的时滞,并得出了我国水稻科研投资的存量;接着运用生产函数进行实证分析,得到我国水稻科研投资对水稻产量的弹性。最后,本文提出了水稻科研投资促进水稻产量增长的对策。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引言,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内容和研究框架。第二章,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第三章,水稻科研投资的现状分析。从农业科研机构的水稻科研投资在全国整个水稻科研投资中的主体地位、水稻科研投资总量在时间上的趋势、水稻科研投资强度的变化、水稻科研人员人均科研经费情况以及科研投资转化为产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水稻科研投资的现状。第四章,水稻科研投资对水稻产量贡献率的实证分析。本章运用递进的三个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分布滞后模型和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最终测算出我国水稻科研投资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得出水稻科研投资是提高水稻产量增长的重要途径。第五章,政策建议。针对我国水稻科研投资促进水稻产量增长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