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灾难史,人类惧怕灾难,也渴望了解灾难,避免灾难事故的发生,在灾难中找到生存的空间。随着科技的进步,报道环境的改善,灾难报道的机制从过去多受诟病中走出,渐渐得到改善。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灾难报道也迎来了新的报道模式,网络媒体纷纷采用专题解读的形式展开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深入的报道方式。2015年6月2日,"东方之星"号客轮长江翻沉,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媒体作为信息沟通的纽带,在此次灾难事故中不仅承担着报道新闻信息的责任,也有作为社会精神文化建设者承担着传播科学文化的责任,以及为政府、受众提供服务的责任。一场灾难的发生,不只是灾区民众与灾难抗争的战斗,也是媒体与媒体间的无硝烟的战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抢内容、抢时间,新媒体间抢最新消息、抢受众资源。可以说谁把握了灾难新闻报道的主动权,谁就在这场信息战斗中抢占了绝对优势。尤其是门户网站,作为新闻报道的重镇和网络新闻信息的集散地,在灾难新闻报道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以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三大门户网站关于"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作为研究案例。通过综合专家学者们对专题报道的研究,以及笔者对"东方之星"沉船事故的案例分析。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结合数据量化的方式,笔者总结出新浪、搜狐、腾讯在灾难新闻网络专题报道上拥有凸显议程、互动性强,栏目细化、布局精良,考虑全面、配置灵活等特色。但是,在灾难新闻网络专题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同质严重、失实多发、虎头蛇尾、潦草收工,追求数量、互动不足等。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各个门户网站的灾难新闻网络专题报道还是应该从内容出发,形成自身的报道特色,加强互动性,形成一个有特色而又完整的专题报道结构。灾难新闻报道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而网络作为报道手段和介质,赋予灾难新闻网络专题报道很多可能性,有利也有弊。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工具,为灾难新闻专题报道更好地服务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灾难新闻网络专题报道的相关理论、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从而寻求更完善、更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灾难新闻网络专题报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