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陈醋酿造过程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多样性分析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aojack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别从山西老陈醋不同发酵阶段样品中分离纯化乳酸菌,进一步通过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基因分型、菌株鉴定、生长特征、代谢特征等方面对其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不同阶段乳酸菌对山西老陈醋酿造的影响,为深入阐明山西老陈醋发酵机理提供基础。分离纯化不同酿造时间段的细菌200余株,其中乳酸菌86株。利用ERIC-PCR方法对乳酸菌基因型多样性进行分析,得到具有不同ERIC-PCR分子指纹图谱的乳酸菌58株。16S rDNA测序分析表明,与58株乳酸菌相似度最高的分别是Bacillus cereu、s Lactobacillus casei、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Lactobacillus fermentum、Lactobacillus helveticus、Lactobacillus plantarum、Lactobacillus rhamnosus、Pediococcus acidiactici、Pediococcuspentosaceus、Staphylococcus capitis、Weissella cibaria,分为 5 个属11个种。分别比较了它们在不同乙酸、乙醇、pH、温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不同乳酸菌对这4个因素的耐受特性存在较大差异,整体上酒精发酵阶段的乳酸菌有更好的乙醇耐受性,醋酸发酵和陈酿阶段分离的乳酸菌具有更好的醋酸耐受特性,pH在5~7之间变化时对乳酸菌的生长影响较小,当pH≤4时大多数乳酸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在30℃到40℃温度范围内,多数乳酸菌生长不受影响,45℃时,对大曲和醋酸发酵5天的乳酸菌生长起促进作用,对其它发酵阶段乳酸菌起抑制作用。利用biolog方法分析了乳酸菌对糖类、有机酸类、醇类、胺类和氨基酸类等95种底物的利用多样性,不同发酵时间段乳酸菌对底物的利用规律不同。大曲和酒精发酵阶段乳酸菌能够代谢的底物有31种,其中大曲有4种,全部为糖类。酒精发酵阶段有31种,其中糖类23种,胺类2种,有机酸4种,酯类2种。醋酸发酵和陈酿阶段有58种,其中醋酸发酵阶段有54种,糖类34种,氨基酸1种,酯类2种,有机酸10种,胺类4种,醇类3种。陈酿阶段54种,糖类32种,氨基酸4种,酯类2种,有机酸10种,胺类3种,醇类3种。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阶段乳酸菌的底物代谢特征具有组内相似性和组间差异性。进一步分析了不同阶段乳酸菌有机酸生成的多样性,山西老陈醋酿造过程中的乳酸菌除能产生乳酸外,还能产生大量的乙酸和少量的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和丙酮酸等。其中,醋酸发酵阶段的乳酸菌具有更高的产醋酸能力,平均产醋酸约为0.66 g/100mL,酒精发酵阶段乳酸菌平均产醋酸约为0.10 g/100mL,在酿造过程中,乳酸菌对山西老陈醋丰富的有机酸的生成具有较大的贡献。此外,多数乳酸菌具有生成胞外多糖的能力,其浓度范围为8 mg/L~96 mg/L,这些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说明乳酸菌不仅赋予山西老陈醋丰富的有机酸组成和独特的风味,还对山西老陈醋抗氧化活性具有较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工作面向大数据处理任务,基于“Hadoop技术”、“并行化”、“负载均衡”的思想,将频繁模式挖掘算法运用在MapReduce框架上,研究了并行计算下有关挖掘算法及其负载均衡性能的优化技术,实现在大规模集群环境下提高数据处理的并行能力、集群系统的负载均衡性和合理的数据分发机制这一目标。文中通过引入FIUT算法并将其运行在Hadoop平台上来解决挖掘过程中的时空消耗和I/O负载问题。利用精简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作为一类具有抑制蛋白酶活性作用的物质,在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广泛存在,能与体内参与各种调控作用的蛋白酶形成一定的动态平
文章将PLC灵活应用与机床电气控制中,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机床电气控制中以继电器、接触器为主体的控制装备。充分利B]PLC的可靠性和时间控制的精确性对其进行改造,可以获得理想的
【正】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道、胃、十二指肠及胆道急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内科急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以及大量出血而导致机体内血容量不足所致的微循环衰竭而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