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微出血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病理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vcxzx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 脑微出血是脑小血管病的常见形式之一。相关血管病变主要包括血管壁脂质玻璃样变以及血管壁β-淀粉样蛋白沉积,分别与高血压、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脑微出血没有典型的脑出血临床表现,但与认知障碍有相关性。存在脑微出血的人群在未来发生卒中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对脑微出血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预测未来的脑血管事件,同时影响用药决策。已有的关于脑微出血的流行病学大型研究主要立足于欧美人群,针对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数据亟待补充。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中国遗体捐献者队列中脑微出血在不同年龄、不同脑区中的分布,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和不同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遗体志愿捐献者生前队列中完成头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认知功能评估,并排除未进行脑微出血评估的609人,收集并测量检测所有参加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用药史、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认知功能评估。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序列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FLAIR)分别进行脑微出血数量、分布和脑白质高信号的评估。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微出血与潜在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在609例纳入研究的遗体捐献者队列人群中,在147人(24.1%)中发现267个脑微出血病灶。大部分位于皮层(38.2%)和基底节区(15.4%)。男性(OR=1.854,95%CI(1.275,2.696))、高龄(OR=1.370,95%CI(1.090,1.721))是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对年龄、性别进行校正后,舒张压的增加将增加脑微出血的风险(OR=1.378,95%CI(1.133,1.676),每增加10mmHg)。抗凝药使用对脑微出血的影响也有统计学意义(OR=5.576,95%CI(1.581,19.666))。总胆固醇(OR=0.776,95%CI(0.629,0.957),每增加 1SD)、低密度脂蛋白(OR=0.748,95%CI(0.608,0.921),每增加1SD)的增加将降低脑微出血的风险。严重脑室旁(OR=2.355,95%CI(1.558,3.559))、深部(OR=2.543,95%CI(1.678,3.854))白质高信号对脑微出血的风险增加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性别、教育年限、高血压和脑白质病变Fazekas 评分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分与存在脑微出血仍然有显著相关性(OR=0.770,95%CI(0.617,0.960))。结论 高龄、男性、高舒张压、高血压、抗凝药的使用增加脑微出血的风险;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增加降低脑微出血的风险。脑微出血与MoCA评分减少相关,提示脑微出血可能与认知损伤有关。背景含铁血黄素是一种不可溶的含铁、蛋白及脂质等物质的复杂聚合体。中枢神经系统含铁血黄素的沉积常被认为是脑微出血的病理基础。对含铁血黄素的研究对于探究含铁血黄素形成机制、更好地理解脑微出血病理基础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进行脑含铁血黄素的染色及评估方法探究,并研究脑含铁血黄素沉积与其他小血管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来自中国人脑组织库中的20位捐献者的基底节病理切片进行普鲁士蓝和HE染色。收集其年龄、性别、Ecog评分等信息。在普鲁士蓝染色切片上对含铁血黄素沉积进行半量化及量化的评估,在HE染色切片上评估小血管相关病理改变。并探究含铁血黄素沉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低管周含铁血黄素沉积组年龄72.0(54.0,79.0)与高管周含铁血黄素沉积组年龄87.0(75.0,90.0))存在显著差异(p=0.031)。存在微梗死和不存在微梗死的纳入者中,脑实质含铁血黄素的定量评估存在显著差异(p=0.042)。年龄与管周含铁血黄素的分级存在中等强度相关(p=0.452,p=0.046),与脑实质含铁血黄素的定量存在中等强度相关(p=0.566,p=0.009)。小动脉硬化程度分级和脑实质含铁血黄素定量存在中等强度相关(p=0.522,p=0.018)。结论血管周围含铁血黄素沉积、小动脉硬化、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微梗死和血管壁金属沉积等小血管病理改变在捐献者脑组织中广泛存在。脑组织中的含铁血黄素沉积可能与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的出血,以及缺氧缺血性损伤均有相关性。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lateral sclerosis,ALS)是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与ALS有多种关系。既往研究提示与一般人群相比,ALS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较低。多数研究认为糖尿病与ALS患者生存率无关,但发病时间延迟。北京协和医院是国内较大的ALS诊治中心之一。本研究拟通过对北京协和医院ALS队列进行分析,并与既往研究数据对比
目的探究中国城市中老年人群的前列腺潜伏癌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特点(恶性程度,体积,空间分布等),并以尸检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经会阴与经直肠两种穿刺途径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的横断面研究以及诊断试验研究,收集了 2014年至2020年来自中国北京市人群中的遗体捐献者前列腺组织标本。我们首先在尸检前列腺标本上模拟经会阴与经直肠12针穿刺,随后将前列腺标本按2mm-3mm层厚逐层切割,对穿刺标本和前
研究背景及目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是一组起源于成熟T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明显差于B细胞淋巴瘤,标准化疗方案有效率尚可,但存在缓解时间短、复发率较高的问题。因此,进一步研究阐明PTCL的发病机制,对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及改善PTCL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PD-1/
研究目的:放疗是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KTCL)治疗的基石。在过去的十年中,早期NKTCL的治疗已从基于蒽环类药物的化疗逐渐发展为基于非蒽环类药物的放化疗综合治疗,早期ENKTCL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改善。在真实世界中,接受诱导化疗后放疗的ENKTCL患者是一个很大的群体,目前针对预后较差的诱导化疗抵抗的ENK
背景盆腔器官脱垂作为最为主要的一种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植入合成网片的盆底重建术对于重度和复发脱垂的疗效得到了循证医学证据的肯定,但植入网片带来的网片相关并发症使得该手术方式一直存在争议。疼痛并发症是其中最为棘手的严重并发症,但目前对网片植入术后疼痛的原因和机制尚无深入研究。材料和方法10具新鲜女性冰冻尸体,在尸体标本中进行经阴道植入网片的改良全盆底重建术,对阴部神经、分支
基于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在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目的:约三分之一的脑卒中由颈动脉狭窄引起,颈动脉斑块发生破裂进入脑血管,造成急性栓塞,引发脑缺血事件。相比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几率更高,发生卒中风险更大。大量研究指出,斑块稳定性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临床治疗选择。而受限于人眼的分辨能力与主观判断的阅片方式,目前的无创影像技术仅能判断少数斑块形态特征,难以观察到
目的:肾动脉狭窄患者选择药物治疗或血管重建是否从中获益尚有争议。本研究拟探索影响肾动脉狭窄患者腔内治疗后近远期血压的预后因素。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地纳入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中心接受单侧肾动脉腔内治疗的肾动脉狭窄患者,收集患者重要的临床信息包括人口学信息、合并症、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影像资料等,并在腔内治疗术前和术后进行了 FD-PBV灌注检查。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随访资料。使用二元logistic
目的泪沟畸形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美学问题,涉及下睑和中面部各层次的诸多解剖学变化,近年来得到学者们的深入研究。用于泪沟畸形矫正的下睑成形术在当下己成为面部年轻化治疗的热门选择,与此相对的是,用于客观评估泪沟严重程度的方法仍较为有限。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三维摄影测量技术,以中国人群为对象建立一套针对泪沟畸形的三维测量方法,并验证此方法的可靠性和临床价值。在第二部分,回顾本中心通过眶隔脂肪重置技术矫正泪沟畸
背景及目的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或其配体(PD-L1)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随着单药治疗在多个癌肿中取得成功,研究者们的兴趣开始转向联合治疗策略的探索,但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利用现有临床试验数据,总结抗PD-1/PD-L1联用治疗的不良反应谱,并对其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合并。此外,部分重症不
研究背景: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预后较差。SLE-TMA背后的病因多样,已知的有抗磷脂抗体、ADAMTS13抑制物、感染等,但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病因尚不明确,最佳治疗方式不详。零星报道认为,补体旁路激活或许在SLE-TMA的发病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