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究中国城市中老年人群的前列腺潜伏癌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特点(恶性程度,体积,空间分布等),并以尸检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经会阴与经直肠两种穿刺途径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的横断面研究以及诊断试验研究,收集了 2014年至2020年来自中国北京市人群中的遗体捐献者前列腺组织标本。我们首先在尸检前列腺标本上模拟经会阴与经直肠12针穿刺,随后将前列腺标本按2mm-3mm层厚逐层切割,对穿刺标本和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中国城市中老年人群的前列腺潜伏癌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特点(恶性程度,体积,空间分布等),并以尸检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经会阴与经直肠两种穿刺途径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的横断面研究以及诊断试验研究,收集了 2014年至2020年来自中国北京市人群中的遗体捐献者前列腺组织标本。我们首先在尸检前列腺标本上模拟经会阴与经直肠12针穿刺,随后将前列腺标本按2mm-3mm层厚逐层切割,对穿刺标本和前列腺全标本进行包埋切片和病理分析。通过软件勾画切片上癌灶的边界并进行整合和立体化,探究潜伏癌病灶的空间分布情况,并将肿瘤病灶与穿刺结果相对应,分析两种穿刺途径对不同位置肿瘤的诊断敏感性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有效前列腺标本204例,样本人群中位年龄83岁,前列腺潜伏癌患病率35.6%(73/204),患病率与年龄具有正相关性(p for trend<0.05)。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分级 2-5级的病例分别占阳性病例的41.1%(30/73),5.5%(4/73),1.4%(1/73)和15%(11/73),主要肿瘤体积≥0.5ml的病例占阳性病例的21.9%(16/73),7例潜伏癌出现前列腺包膜外侵犯。肿瘤总体积与其ISUP分级存在正相关性(Kendall’s tau-b=0.719,p<0.001)。所有肿瘤在前列腺前半区和后半区分布无显著差异,其中高级别肿瘤在前半区的阳性率高于后半区(p=0.028)。外周带肿瘤的比例显著高于中央带肿瘤(p<0.001)。垂直方向上,尖部肿瘤比例显著高于基底部(p<0.001),距尖端5 mm-11 mm的区域阳性率最高,越靠近基底端阳性率越低。联合穿刺敏感性(46.6%)显著高于经会阴穿刺(34.2%,p=0.004)与经直肠穿刺(35.6%,p=0.008)。经会阴与经直肠穿刺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488,p<0.001),敏感性无显著差异(34.2%vs35.6%,p=1.000),针对不同区域肿瘤病灶的敏感性亦无显著差异。两种穿刺途径病理结果与尸检全标本ISUP分级符合率无显著差异(76.0%vs 69.2%,p=0.588)。结论中国城市中老年人群前列腺癌患病率为35.6%,相比我国早期尸检数据可能有所上升。前列腺潜伏癌体积与其ISUP分级显著相关。尸检研究中ISUP分级2级的前列腺癌占比较高,提示仅凭ISUP分级2级可能不足以判断肿瘤有临床意义,还需要结合肿瘤体积以及前列腺包膜外侵犯等其他特征进行综合判断。前列腺癌在水平方向四象限内的分布和病理特点并无显著差异,垂直方向上高发于距尖端5 mm-11 mm的区域,基底部发病率较低。经会阴与经直肠穿刺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无显著差异。联合穿刺敏感性显著高于单一穿刺途径,提示两种穿刺方法存在互补性。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排尿障碍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神经系统损害常被认为是排尿障碍重要的影响因素。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物是脑小血管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但影像学标志物和排尿障碍之间的关系目前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为探索脑小血管病人群排尿障碍的分布,影像学标志物和排尿障碍之间的联系,有助于脑小血管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未来针对脑小血管病患者排尿障碍的医治打下基础。方法本研究使用脑小血管病队列研究数据库,纳
背景限制型心肌病是最罕见的心肌病类型,由于心肌顺应性降低,患者的心室舒张功能受损。目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是已有的遗传性限制型心肌病报道十分有限,虽然已定位了部分相关基因,但具体遗传位点的致病性、相关分子致病机制及信号通路探索仍有待完善。SLC4A3编码细胞膜上酸碱离子转运蛋白AE3,介导跨膜Cl-内运和HCO3-外运,高表达于心肌突变可以引起细胞系及动物心肌细胞的离子转运异常,影响细胞内pH值。该离
研究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的特异性蛋白质谱,比较其与反应性增生滑膜的差异,分析其差异蛋白的特点,发现具有标记性意义的通路及靶点,指导进一步对不同病因滑膜炎特点的探究,以期为临床上滑膜炎的病因诊断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研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式纳入北京协和医院单中心内行膝关节镜手术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验组)及半月板损伤患者(对照组),通过术前访视收集患者人口学、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及实验
背景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包含一系列与妊娠相关的肿瘤性疾病,主要包括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以及较为罕见的其他类型。侵袭性葡萄胎与绒癌起源于绒毛滋养层细胞,具有与其他体细胞来源实体肿瘤截然不同的生物学特性。治疗方面,绒癌常使用多种药物联合化疗的方案,如EMA-CO、FAEV等,但部分患者因化疗耐药、肿瘤复发,5年生存率受到严重影响。自CTLA-4抑制剂2011年首次获批后,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陆续进入肿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早期血流恢复对维持心脏功能、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血流恢复,心肌组织结构和心功能产生进一步损伤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炎症反应是MIRI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诱导NLRP3炎症小体活化,由此产生的
研究背景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是一组由X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引起的性染色体异常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特征性体貌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风险增加等。TS患者由于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常出现高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且骨龄发育模式异于正常儿童。肾上腺青春期与性腺青春期的关系较为复杂,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各中心研究结论存在较多不一致性。特纳综合征患者性腺功
目的:探索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缺血性骨坏死(AVN)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建立基于临床队列的SLE-AVN的COX回归风险预测模型。方法:研究对象为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SLE注册队列中的患者,纳入标准为SLE确诊2年内入组的患者,且对AVN事件的观测时长满2年。通过统一的电子数据收集系统记录患者每次随访的关键信息,并通过电子问卷进行补充随访,记录AVN事件是否发生及发
目的:探究补体H因子(complementfactor H,CFH)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治疗RA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初治RA患者、自身免疫疾病对照及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标本,分离血浆及磁珠分选CD14+单核细胞,用ELISA法测定血清CFH水平并分析及其与临床活动度的关系。用不同炎性细胞因子体外刺激单核细胞以评估细胞因子与CFH之间的
背景: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恶性肿瘤,患者预后非常差,因此,探究肿瘤进展机制,寻找治疗靶点和标志物有重要意义。肿瘤组织硬度增加是实体肿瘤共同的特征。GBM硬度增加可通过多种生物学过程促进GBM增殖、侵袭、上皮-间质转化及药物抵抗,是潜在的治疗靶点和临床标志物。为进一步探究GBM肿瘤相关生物学过程的特点,筛选GBM硬度相关特征基因并探究其临床预后价
研究背景: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lateral sclerosis,ALS)是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与ALS有多种关系。既往研究提示与一般人群相比,ALS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较低。多数研究认为糖尿病与ALS患者生存率无关,但发病时间延迟。北京协和医院是国内较大的ALS诊治中心之一。本研究拟通过对北京协和医院ALS队列进行分析,并与既往研究数据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