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助力外骨骼柔顺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y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气动肌肉(PAM)的出现,因其高力/质量比,体积小,易布置的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外骨骼领域。此外气动肌肉既具有清洁环保、质量轻、价格低等突出的优点,又与人类肌肉特性相似而具有很好的柔顺性。但是因为外骨骼是在机构运动和控制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耦合特性并且气动肌肉本身存在着非常强的非线性,要实现理想的人机协同,减少人机间运动中存在的交互力,仍然有如下两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1.如何准确预测出穿戴者的运动意图,得到穿戴者的运动轨迹;2.如何实现对于具有复杂非线性特性的气动肌肉的高精度运动控制策略,使得外骨骼能够准确而迅速的跟随人的运动轨迹,减少人机间的不协调。本文以气动肌肉为驱动器的上肢外骨骼为研究对象,通过表面肌电信号(s EMG)对人的运动意图进行估计,开展对外骨骼柔顺控制策略的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第一,对上肢外骨骼平台进行系统设计,包括对气动肌肉的布置方案,关键传感器的安装,控制系统的硬件选型,控制系统的硬件架构设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为后续相关算法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二,对气动肌肉的位姿控制展开研究。本主要通过研究气动肌肉的迟滞模型,提高气动肌肉的模型精度,改善气动肌肉位姿控制的准确性。首先本文从研究气压和位移的对应关系出发,以比例压力阀为驱动阀,提出带补偿项的无模型滑模控制策略。之后为了实现高频响的运动控制,以高速开关阀作为驱动阀。在气压和位姿关系的基础上,引入压力环,提出带补偿项的双闭环控制策略。第三,对外骨骼柔顺控制策略展开研究。外骨骼柔顺控制策略目的在于减少外骨骼运动过程中,由于人与外骨骼运动不协调所产生的交互力。本文通过s EMG信号对人的运动意图进行估计,实现对运动轨迹的预测。并在人和外骨骼中间加入气囊,通过气囊压力反映人机间的交互力及引入气囊压力反馈修正预测的运动轨迹。最后通过位姿控制策略实现外骨骼准确而迅速的跟随人的运动轨迹,实现人机协同。相关算法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虹影的“重写海上花”三部曲为研究对象,试图梳理出虹影笔下的上海形象。认为三部作品(《上海王》《上海之死》《上海魔术师》)如按照文本进行划分,可划分为冒险家的乐园、天堂与地狱、残酷的“瓶底”世界三个文本形象。其书写方式是从女性和历史入手,先是赋予女性历史主人公地位,再从上海历史入手,在厚重的历史上通过考证和挖掘资料来获得对上海的认知,再诉诸于文本之上。故其书写了长时段的上海历史,并试图以历史
两千年中国“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封建礼教思想将女子排除在正规教育之外,因此,由于我国历史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正规女子教育出现的时间较晚,直到中华民国的建立才出现萌芽并缓慢发展。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走向完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民国时期所产生的女子初等教育是在救亡图存的背景下产生的,并先后经历了各种艰难的考验,最终为新中国女子初等教育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因而系统梳理这一过程,并总结其得
在5G技术革新带来的万物互联、万物皆媒新传播图景下,将媒介看作信息传递工具的认知范式已丧失解释力;媒介天然是一种居间性的概念,这种关系联结属性随着技术发展逐渐成为最关键的媒介逻辑。构成智能时代基础设施的算法便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媒介,它通过一系列判断架构连接、匹配与调适价值关系,形塑认知、建构关系、整合社会(1)。从媒介的角度纵观整个人类的历史变化进程,媒介的形态等都是始终在不断演化的。而其每次变化
连环画是一种将图画和文学相结合在一起的艺术,最终成型于印刷术普及之后。其特点是运用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艺术形式包含多种题材和内容,属于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随着时代的变迁连环画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连环画描述的故事内容也非常广泛,它的题材也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一定的历史特色,具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一部连环画的创作就像是导演一部戏剧作品一样,融合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不仅有着明确的主题
关注和重视学习空间重构与研究已逐渐成为全球趋势,教室内物理因素的综合效果同样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重视以人为本、关注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学习空间设计也成为未来趋势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究教室内物理因素(温度、声音、光照)的变化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在处理认知类型任务时是否有不同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通过控制光照、声音、温度形成8个不同的学习环境,以上海某高校的32位学生为研究对象,让每位学生在不
大旅行是西欧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它起源于英国的大陆游学。18世纪是大旅行的兴盛时期,越来越多的英国人选择到法国旅行。通过研究英国旅行者的书信、游记和日记等资料,从而了解到英国人在法国旅行的各方面情况及对法国各种事物的看法,进而体现了跨文化交流中英国人视角下的法国社会。通过旅行者的视角,法国当时的各种状况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以交通状况为例,大城市的交通状况比小城市和农村顺畅许多。总体来说,18
萨提尔剧上演于悲剧三步曲之后,它和悲剧、喜剧联系紧密,是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一种类型。本文将萨提尔剧放在整个酒神崇拜的宗教背景中,把萨提尔剧作为一种表演类型,而不仅仅是单独的文本进行分析。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简单论述了狄奥尼索斯崇拜在雅典的兴起,以及酒神节庆中表演的主要形式:酒神颂、喜剧、悲剧和萨提尔剧。其中着重讲述萨提尔剧从兴起到消亡的流派史,并运用对比的方法,将萨提尔剧放在悲剧和喜剧之间,
亨利·霍姆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在美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长期以来被国内学术界所忽视。本文试图在全面介绍霍姆生平、学术贡献和思想史地位的基础上,梳理亨利·霍姆的美学思想,并重点强调其基于中国园林艺术西传背景下,对园林美学的深入阐发。通过这一阐发,我们试图展现现代西方美学发展过程中,对中国园林艺术的理解与美学学科核心命题的密切关联。亨利·霍姆扩大了审美范畴,他将“宏伟”与“崇高”区分开来
伴随着现代化发展的热潮,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但每个城市发展却面临着“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所引发的空间发展与城市记忆遗失问题。然而,急剧的时代变化与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都市人群对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愈加向往,加之对于现实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使他们处在一种缺少安全感和地方认同感的焦虑中。为了弥补这种焦虑,人们往往会寄希望于通过怀旧、重塑美好事物来慰藉心灵缺憾。于是,
晚清民国是中国电影的孕育和萌芽时期,电影作为一种外来的文化和媒介,被知识分子们所利用,让电影发挥消遣娱乐作用,给民众带来全新的生活体验的同时,还让电影背负起了教化的责任,电影的本土化在传统与现代的过渡与跌宕中实现。与此同时,“儿童的发现”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话题,动乱时代里的进步人士发出了“救救孩子”的高声呼喊,把解放儿童的话题带到了主流舞台。在“以儿童为本位”的新理念之下,对于儿童位于人类生活中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