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伴随着现代化发展的热潮,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但每个城市发展却面临着“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所引发的空间发展与城市记忆遗失问题。然而,急剧的时代变化与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都市人群对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愈加向往,加之对于现实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使他们处在一种缺少安全感和地方认同感的焦虑中。为了弥补这种焦虑,人们往往会寄希望于通过怀旧、重塑美好事物来慰藉心灵缺憾。于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现代化发展的热潮,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但每个城市发展却面临着“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所引发的空间发展与城市记忆遗失问题。然而,急剧的时代变化与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都市人群对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愈加向往,加之对于现实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使他们处在一种缺少安全感和地方认同感的焦虑中。为了弥补这种焦虑,人们往往会寄希望于通过怀旧、重塑美好事物来慰藉心灵缺憾。于是,“怀旧”成为城市更新可以选择的一种文化改造方式。城市是怀旧萦绕的地方,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产生与延续新的记忆。记忆的传承与延续需要载体,怀旧与空间及地方紧密相连,关注城市怀旧空间体验研究不仅有助于城市记忆的唤醒与延续,还能使城市在复杂的演化进程中追逝文化,从而更能凸显本土传统特色。本研究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怀旧空间体验为主题,挖掘相关概念,发现怀旧与城市记忆、地方认同关系密切,通过对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的内涵及外延的探索,构建了城市记忆视角下怀旧空间体验研究形成框架,作为本研究的理论研究框架。本研究选取1192弄老上海风情街为个案,运用网络文本分析、访谈和主题分析的质性研究方法,并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对强化游客地方认同部分辅佐检验,调查1192弄作为怀旧空间的内容组成与游客体验类型,探究怀旧空间对城市地方认同作用,研究怀旧空间体验的形成机制。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章的前三章,第一章论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综述与研究意义;第二章阐明了相关概念以及研究设计,包括案例地的选择、研究目标、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三章为本研究的数据处理与分析部分,分别展示了本研究用三种不同的数据获取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第二部分为文章的四、五章,是本研究的主要数据分析过程。第四章根据质性数据分析了城市怀旧空间的体验内容,具体从怀旧体验源、怀旧体验环境与怀旧体验类型三个方面进行;第五章根据第四章的内容及理论框架,分析怀旧空间体验的形成过程,以及建立怀旧体验内容与城市地方认同影响的模型,并通过问卷数据进行检验。第三部分为第六章,是本研究的结论与展望部分。本文的主要结论为:(1)两大环境、三种体验构成怀旧空间体验的主要内容。(2)怀旧空间体验强化了游客的地方认同。(3)怀旧空间体验的形成机制主要为:(1)城市记忆主体通过城市记忆建构环境、景观、文化,形成怀旧空间;(2)怀旧空间宣传、感知、互动唤醒记忆,唤醒怀旧情结;(3)怀旧空间体验内容对地方认同具有积极作用,它强化了游客的认知、情感与意向。本文最后提出了怀旧空间体验提升的建议、研究不足与今后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短视频市场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消费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新媒体短视频市场的推广方法与策划技巧进行层层剖析,再结合笔者两年来运作《奶糕成精档案社》的经验,分别从各平台差异、短视频策划技巧和观众差异上进行了实践,最后得出结论,短视频市场应依据目标观众的用户习惯和喜好结合各个平台性质不同选择合适短视频主题和策划方向,实现短时间流量增长和盈利化。目前短视频市场正值最火热的时候,
领导风格的理论是一个相对较为成熟的理论,西方管理学中对领导风格的理论已经经过了品质阶段(1920)、行为阶段(1950)和权变阶段(1970)到了研究变革型组织中的领导风格这一漫长的过程。诸多研究表明,领导风格已经成为管理人员的基本特征,因此本文将领导风格确认为研究的主题。同时,管理学界对于领导者的研究也由对高层领导者(CEO等)的研究逐渐的延伸到了对中层管理者的研究,加上企业对其中层管理者重视程
本论文以虹影的“重写海上花”三部曲为研究对象,试图梳理出虹影笔下的上海形象。认为三部作品(《上海王》《上海之死》《上海魔术师》)如按照文本进行划分,可划分为冒险家的乐园、天堂与地狱、残酷的“瓶底”世界三个文本形象。其书写方式是从女性和历史入手,先是赋予女性历史主人公地位,再从上海历史入手,在厚重的历史上通过考证和挖掘资料来获得对上海的认知,再诉诸于文本之上。故其书写了长时段的上海历史,并试图以历史
两千年中国“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封建礼教思想将女子排除在正规教育之外,因此,由于我国历史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正规女子教育出现的时间较晚,直到中华民国的建立才出现萌芽并缓慢发展。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走向完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民国时期所产生的女子初等教育是在救亡图存的背景下产生的,并先后经历了各种艰难的考验,最终为新中国女子初等教育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因而系统梳理这一过程,并总结其得
在5G技术革新带来的万物互联、万物皆媒新传播图景下,将媒介看作信息传递工具的认知范式已丧失解释力;媒介天然是一种居间性的概念,这种关系联结属性随着技术发展逐渐成为最关键的媒介逻辑。构成智能时代基础设施的算法便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媒介,它通过一系列判断架构连接、匹配与调适价值关系,形塑认知、建构关系、整合社会(1)。从媒介的角度纵观整个人类的历史变化进程,媒介的形态等都是始终在不断演化的。而其每次变化
连环画是一种将图画和文学相结合在一起的艺术,最终成型于印刷术普及之后。其特点是运用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艺术形式包含多种题材和内容,属于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随着时代的变迁连环画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连环画描述的故事内容也非常广泛,它的题材也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一定的历史特色,具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一部连环画的创作就像是导演一部戏剧作品一样,融合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不仅有着明确的主题
关注和重视学习空间重构与研究已逐渐成为全球趋势,教室内物理因素的综合效果同样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重视以人为本、关注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学习空间设计也成为未来趋势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究教室内物理因素(温度、声音、光照)的变化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在处理认知类型任务时是否有不同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通过控制光照、声音、温度形成8个不同的学习环境,以上海某高校的32位学生为研究对象,让每位学生在不
大旅行是西欧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它起源于英国的大陆游学。18世纪是大旅行的兴盛时期,越来越多的英国人选择到法国旅行。通过研究英国旅行者的书信、游记和日记等资料,从而了解到英国人在法国旅行的各方面情况及对法国各种事物的看法,进而体现了跨文化交流中英国人视角下的法国社会。通过旅行者的视角,法国当时的各种状况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以交通状况为例,大城市的交通状况比小城市和农村顺畅许多。总体来说,18
萨提尔剧上演于悲剧三步曲之后,它和悲剧、喜剧联系紧密,是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一种类型。本文将萨提尔剧放在整个酒神崇拜的宗教背景中,把萨提尔剧作为一种表演类型,而不仅仅是单独的文本进行分析。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简单论述了狄奥尼索斯崇拜在雅典的兴起,以及酒神节庆中表演的主要形式:酒神颂、喜剧、悲剧和萨提尔剧。其中着重讲述萨提尔剧从兴起到消亡的流派史,并运用对比的方法,将萨提尔剧放在悲剧和喜剧之间,
亨利·霍姆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在美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长期以来被国内学术界所忽视。本文试图在全面介绍霍姆生平、学术贡献和思想史地位的基础上,梳理亨利·霍姆的美学思想,并重点强调其基于中国园林艺术西传背景下,对园林美学的深入阐发。通过这一阐发,我们试图展现现代西方美学发展过程中,对中国园林艺术的理解与美学学科核心命题的密切关联。亨利·霍姆扩大了审美范畴,他将“宏伟”与“崇高”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