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加载模式下编织复合材料层内及层间力学行为表征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gbdwc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节能减排的压力,汽车的轻量化势在必行,而使用复合材料替代传统金属材料已经受到汽车工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编织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耐腐蚀性、高比刚度等一系列优点,但当前对该材料的力学行为表征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从而导致其在汽车上的应用仍然不够广泛。本文以该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首先,本文进行了编织复合材料的实验力学特性研究。论文首先进行了基本的力学性能测试,包括单向拉伸、单向压缩、面内剪切及层内拉伸及压缩断裂实验。为了进一步了解此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论文还进行了偏角度拉伸、穿孔及波纹板轴向压溃的实验探究,三种实验的重复性十分理想,为下一步的数值分析奠定了基础。其次,本文介绍了编织复合材料层内连续损伤力学行为的表征,标定了LSDYNA中MAT261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建模方法。对无法通过实验确定的横向及纵向剪切断裂韧性,本文通过单个单元的仿真方法确定了这两个参数的取值。对材料模型中控制单元删除的有效失效应变,本文研究了此参数对数值模拟的影响。随后,本文利用标定好的模型进行了偏角度拉伸、穿孔及波纹板压溃的仿真,并得到了合理的结果。通过将穿孔仿真获得的力位移曲线峰值力与实验值的比对,论文确定了编织复合材料中基体向断裂面倾角的合理取值。在波纹板压溃仿真中,本文详细探究了接触刚度曲线、前端弱化单元厚度、压缩强度取值及压溃前端软化系数对仿真结果的影响。最后,本文探究了编织复合材料层间失效行为,通过实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表征了该材料1型和2型层间断裂力学行为。首先,本文通过双悬臂梁实验进行了1型断裂测试,发现该型编织复合材料呈现“粘滑”的断裂扩展行为,然后通过修正梁理论及线性断裂力学方法分别计算了1型断裂韧性,结果表明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结果十分接近。对于2型层间断裂,本文进行了端部开口弯曲实验,并同时测试了2型预制裂纹及预扩展裂纹下的断裂韧性值,发现两种测试结果基本相同。此外,本文利用双线性的内聚力模型分别进行了双悬臂梁及端部开口弯曲的仿真研究,并有效地预测了两种加载模式下的力学响应。同时,本文发现内聚力模型的两个失效参数–法向及切向失效应力受到仿真有限元模型单元网格大小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模型的网格单元越小,所需要的失效应力便越大,且总结了相应的规律,给工程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其他文献
纸与纸板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包装材料之一,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能与机械性能。然而纸张自身亲水性、多孔性等因素导致其对水蒸气的阻隔性能较差,难以满足包装中高阻隔性的
热电材料作为一种绿色能源材料,可以通过固体中载流子运动实现热能和电能之间直接相互转换。有机热电材料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无噪声无污染且无需转换介质和机械可动部件等特点,被认为在可持续绿色能源上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但仍旧存在结构与Seebeck系数的构效关系不明确、热电性能低等问题。本文主要以苯并噻二唑二噻吩基铂炔聚合物展开研究,通过三氟甲磺酸(TFA)进行掺杂,获得良好的热电性能,研究了TFA掺杂机
近年来,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健康隐患引起广泛关注。吸附法具有多种优点,被公认为是一种很有效的抗生素残留去除方法。本文以沙柳木粉(SPP)为原料,制备羧甲基
在世界经济发展趋缓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只有提升创新能力才是解决世界和中国发展问题的关键。本研究聚焦微观层面,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影响公司创新能力的两个因素—并购和自主研发之间的关系,在总结已有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研发投入强度(RDi,t)、相对研发成果(Patenti,t)和研发效率(Avei,t)三个角度度量公司的自主研发情况,使用中国高技术产业四个行业的上市公司2010年—2016年
随着青少年文学的翻译和引入,不同国家的青少年文化正发生着激烈的碰撞。本文以青少年幻想小说《走出阴霾》为例进行文化元素的翻译探究与分析。《走出阴霾》涉及到文化层面
工业及城市污水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处理废水中的污染物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重要内容。天然生物类吸附剂由于其吸附效果优异、价格低廉、可循环使用且不会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作为典型防腐剂,由于使用量巨大,在环境介质中被频繁检出,且被归为内分泌干扰物类新型污染物。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技术由于其反应条件温和、降解效率高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随着时代的变更,建国以来,国家的土地制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经历了农业合作化时期的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探索契合国情现
自Barabasi和Albert发现无标度网络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现实中的网络进行了分析,从社会网络视角研究知识转移问题已经成为知识管理研究领域的一种趋势。对知识转移影响因素
砷(As)是一种需要首要控制的典型重金属污染物。土壤环境中砷的富集和二次释放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探讨砷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