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比较正常肝与肝硬化状态下恶性肿瘤肝转移的发生情况,揭示肝硬化在肿瘤肝转移过程中对侵袭癌细胞的抵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 采用CCL4灌胃法建立小鼠肝硬化模型,经脾接种结肠癌细胞株colon-26构建小鼠肝转移癌模型,观察肝硬化小鼠与正常肝脏小鼠接种colon-26后肝转移发生率,应用S-P免疫组化法测定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和E-选择素(E-selectin)在小鼠正常肝组(A1组)、肝硬化组(B1组)、正常肝种瘤组(A2组),肝硬化种瘤组(B2组)表达的差异。2 临床上,统计435例大肠癌患者,分为肝硬化组和正常肝组,排除由于肿瘤致胆管阻塞引起的胆汁性肝硬化病例,比较正常肝患者与肝硬化患者的肝转移发生率。结果:1 A2组小鼠接种colon26初期,精神、活动、饮食如常,体形无改变。1周后小鼠渐消瘦,精神差,行动渐迟缓,饮水及摄食量明显减少。接种后第10天,多数小鼠可见肝脏各叶多发性转移结节,大小不一,其他脏器未见转移病灶,部分小鼠肝脏形成巨块状癌转移灶,腹腔内可见少量血性腹水,个别小鼠仅可见脾脏接种部位灰白色癌结节,肝内未见转移灶。B2组多数小鼠接种colon26后精神、活动、饮食无明显变化,体形无改变,少数小鼠1周后精神渐差,<WP=4>形体消瘦,饮水摄食减少。接种后第10天处死小鼠,可见肝脏表面大小均一的肝硬化小结节,多数未见癌转移灶,少数小鼠肝脏可见散在分布的、米粒样、灰白色瘤结节。A2组肝转移率为87.5%(14/16),B2组肝转移率为25%(4/16),明显低于A2组,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2 LN、FN和E-selectin在各组肝脏中的表达。① LN表达的检测结果。光镜观察示:A1和A2组小鼠肝组织中,LN量少,主要分布于汇管区,少许在肝小叶内,呈细丝状、颗粒状,浅黄色至棕黄色;B1和B2组肝内LN量明显增多,分布于汇管区、肝小叶及纤维组织中,呈丝状、颗粒状,棕黄色至棕褐色。B1组小鼠LN表达高于A1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01)。B2组LN表达高于A2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01)。A1与A2组、B1与B2组LN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5)。② FN表达的检测结果。A1和A2组肝组织中,FN有少量表达,阳性染色主要分布于肝窦壁和门脉区的基质中,浅黄至棕黄色。B1和B2组,肝窦壁、门脉区及纤维组织均可见FN阳性染色,棕黄至棕褐色。小鼠B1组FN表达高于A1组,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B2组FN表达高于A2组,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01)。A1与A2组、B1与B2组FN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5)。③ E-selectin表达的检测结果。A1、B1及B2组肝脏几乎没有E-selectin表达,A1和B1组E-selectin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A2组E-selectin表达明显增加,主要分布于肝细胞胞浆内。A2组E-selectin表达高于A1组,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01)。A2组E-selectin表达高于B2组,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B1与B2组小鼠肝脏E-selectin<WP=5>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5)。3 临床观察。435例大肠癌患者统计结果显示,肝硬化组41例中肝转移8例 (占19.51%),正常肝组394例中肝转移158例 (占40.10%),明显低于正常肝组,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1)。两组中其他脏器(肺、腹膜等)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能影响肿瘤转移的临床因素:如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及肿瘤分期,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 本研究首次成功地通过动物实验构建了研究肝硬化与肝转移癌关系的动物模型,同时通过动物及临床研究证实了肝硬化对恶性肿瘤肝转移有抵抗作用。2 B1组LN表达显著高于A1组,B2组显著高于A2组,正常肝与肝硬化小鼠接种colon26前后LN在肝组织的表达均无显著变化,提示接种癌细胞对LN在肝组织的表达无明显影响,LN表达增多可能与肝硬化抑制肝转移癌形成有关,LN数量的多少可能是影响肿瘤肝转移的因素之一。正常肝中适量的LN易促进转移,而肝硬化组织LN过量沉积,导致肝脏解剖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增厚了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并增加了肝内血流阻力,从而成为阻滞肿瘤浸润的一道物理屏障。3 B1组FN表达量显著高于A1组,B2组显著高于A2组,正常肝与肝硬化小鼠接种colon26前后FN在肝组织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提示接种癌细胞对FN在肝组织的表达无明显影响。肝硬化肝脏中,FN数量增多,可能通过增厚ECM,使转移癌细胞难以穿透肝组织并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趋化成纤维细胞,促进形成间质纤维隔而包绕肿瘤组织,限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起到抑制肝转移的作用。4 A2组E-selectin表达显著高于A1组,A2组<WP=6>E-selectin表达显著高于B2组,提示接种癌细胞后,诱导正常肝脏表达了大量E-selectin,可能通过增强癌细胞与肝脏内皮细胞的粘附、诱导体内新生血管形成而介导癌细胞转移至肝实质内并进一步发生、发展;肝硬化肝脏接种癌细胞后未能诱导出E-selectin,从而不利于癌细胞转移至肝脏,可能因此起到了对转移癌的抵抗作用。5 本研究为探讨肿瘤转移规律及转移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临床更合理地开展抗肿瘤转移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