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难愈疾病,目前治疗手段常以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抗炎药物对症治疗为主,然而此类药物多以口服吸收入血后发挥作用,导致炎症局部药物浓度较低;提高口服剂量,易导致毒副作用增大;改良手段如局部治疗药物,经由直肠给药,虽能够克服常规口服给药的缺点,但作用范围受限,只能用于降结肠部位炎症,药物难以达到升结肠和横结肠部位,同时可操作性低,使用不便,患者依从性差,临床使用面较窄;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可利用肠道特异的pH、消化道转运时间及肠道菌群特异性酶等特点实现药物在结肠部位靶向给药,但依然存在炎症部位局部药物浓度低和药物经结肠吸收所致的全身毒副作用等问题。因此,近年来,结肠炎症靶向递药系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课题利用溃疡性结肠炎炎症部位带正电的病理特性,依据电荷吸附原理,选取荷负电能力较强的酸性多糖辅料,制备黏附型-姜黄素口服结肠炎症靶向微丸,实现结肠炎症部位的靶向递药,提高药物浓度,改善药物治疗作用,为后续结肠炎症口服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方法:模拟结肠炎症环境,选择可反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临床严重程度的阳离子蛋白乳铁蛋白为指标,采用考马斯亮蓝显色法测定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海藻酸钠与果胶与乳铁蛋白作用前后的蛋白含量变化,筛选具有最佳荷负电能力的酸性多糖辅料。采用体外黏附实验,以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 salt,DSS)为模型药物,建立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取炎症肠段,与所得酸性多糖辅料孵育,通过半定量荧光成像,检验所筛选得出的酸性多糖辅料的荷负电能力。确定其荷负电能力后,选取该种酸性多糖辅料、姜黄素荷负电自微乳及微晶纤维素为材料,制备姜黄素结肠炎症靶向微丸丸芯,以收率为评价指标,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优化处方及工艺。优化完成后,考察其圆整度、堆密度等性质。合格后,考察尤特奇S100、尤特奇L100及尤特奇L100-55三种包衣材料的性质,选择在胃内不崩解、稳定的包衣材料及处方对微丸丸芯进行包衣。包衣完成后,使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对比已包衣微丸及未包衣微丸的靶向性及释放特性,观察其是否能达到结肠靶向及缓控释目的。结果:在模拟结肠炎症的各酸性pH下,果胶荷负电能力最强,能与乳铁蛋白产生最为紧密结合,使结合后的乳铁蛋白溶液吸光度值显著下降。确定果胶为结肠炎症靶向微丸的酸性多糖辅料。而体外炎症肠段黏附实验结果表明,与未加入果胶的空白荷负电自微乳相比,加入果胶之后的自微乳能在结肠炎症部位具有更好的黏附及靶向作用。此后,最优丸芯制备处方工艺为:辅料果胶与辅料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加入量比例为0.35,主药姜黄素荷负电自微乳与辅料MCC加入量比例为0.5,滚圆时间4.5min。实验使用处方为:MCC 8g时,润湿剂水4ml,挤出速度200 r·min-1,滚圆转速2000 r·min-1,滚圆时间4.5min,后干燥15min,即可获得相应光滑圆整的姜黄素结肠炎症靶向微丸丸芯。最佳包衣材料及处方工艺为:尤特奇S100(包衣材料)6.25g,枸橼酸三乙酯0.63g,滑石粉1.25g按条件溶于91.87g乙醇中。包衣锅转速60rpm,控制热风温度60℃,喷枪压力适当。包衣至增重达到15%后,调整热风温度至80℃,继续热吹风半小时,形成连续致密的包衣层。分别将未包衣微丸及包衣后微丸给予小鼠,由荧光成像结果可知,未包衣微丸释放趋势为:由进入胃部开始释放,荧光强度由强至弱。包衣微丸释放趋势为:在胃部并无释放,进入小肠开始释放,荧光强度总体表现为无→有→强→弱。包衣微丸与未包衣微丸在释放趋势上呈现出显著差异。证明包衣稳定且有效。同时,自8h开始至12h,包衣微丸都位于结肠部位释放药物,显示出较强的荧光强度,可以推断微丸能够定位于结肠部位并于结肠部位有一定滞留性,基于此点释放药物,能够达到结肠炎症靶向的目的。结论:利用乳铁蛋白模型筛选的酸性多糖辅料果胶具有良好的荷负电能力,能通过正负电吸附原理与乳铁蛋白产生紧密结合。而由体外黏附实验检验结果可知,对比空白组,果胶组在结肠炎症部位具有更强荧光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其在结肠炎症部位具有更强的黏附性及靶向性。此后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优化了姜黄素结肠炎症靶向微丸丸芯的处方制备工艺,拟合方程R2>0.9,P<0.001,方程预测性好,模型建立成功。根据模型预测条件,成功制备具有较高收率,较大含药量的微丸丸芯,该丸芯质量合格,性质稳定。包衣材料尤特奇S100性质稳定,所制备肠溶微丸质量合格,增重达到预期。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方法检验姜黄素结肠炎症靶向微丸的结肠靶向作用,包衣微丸显示出与未包衣微丸截然不同的释放趋势,具有明显的结肠靶向作用,且在结肠部位滞留时间长,黏附性好。因此可以推断,所制备的姜黄素结肠炎症靶向微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应具有较优的治疗效果,对结肠炎症具有良好的靶向作用,能够为后续的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