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近10年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腮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等。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9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收治且病理确诊为腮腺恶性淋巴瘤患者14例,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分型、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1.33:1。发病年龄在中老年男性患者中更常见,病史较短,一般在半年以内。肿瘤最大直径为7.2cm,最小直径为1.1cm。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腮腺区无痛性渐大性肿块,可为单发或多个肿块发病。彩超表现:肿物边界清晰或不清,实性包块或囊性包块,囊性包块多见,内部回声描述多样,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均可检出血流信号。CT表现:多发实性包块和单发实性包块内伴囊性改变较多见,伴有腮腺周围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肿块与周围组织或血管分界不清。MRI表现:T1W1显示低信号,T2W1显示高信号,抑脂序列呈高信号,伴有周围或颈部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仅有1例患者为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其余13例均为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包括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14名患者中,5名患者失访,5名患者术后未继续治疗,4名患者术后转入我院血液科继续治疗,均进行了化疗,其中3名患者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最长随访时间为3年半,患者生存良好。结论:腮腺恶性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腮腺区无痛性渐大性肿块。手术切取病理、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是诊断该疾病分型的金标准。腮腺恶性淋巴瘤最常见的病理亚型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方法主要为放疗和化疗,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