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斯卡·王尔德历来以拥护和宣扬“艺术为艺术”的口号而著称。然而,他的文学创作实践中表现出的矛盾性却往往受到大多数人和文学评论家们的忽视;这些矛盾性具体包括:王尔德艺术理论体系自身的矛盾性、其理论与创作实践之间的矛盾、其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体现在他的悖论中的矛盾冲突。因此,本文通过对其文学创作中体现出来的矛盾性进行研究分析对于全面正确地理解王尔德及其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批评理论视角进行分析和论证。王尔德的艺术理论体系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艺术与现实生活、艺术与道德的关系上。王尔德坚信艺术的主体性,反对政治、功利和道德伦理对其进行强行干预。王尔德坚信“艺术为艺术”,坚持艺术的自足;但他对“生活模仿艺术”信条的宣扬却又是对艺术自足的矛盾,至少说明艺术与其它事务相关。王尔德试图建立美的象牙塔,却难以弃绝对尘世的关注;他试图将艺术跟功利和道德说教隔绝开来,却总是无法成功;他宣称撒谎才是艺术真正的目的,却又把艺术当作真理来崇拜;他高度重视形式,但同时又无法否定内容。王尔德的艺术理论不可避免地体现在其文学创作中,产生相应的矛盾和冲突。在《道连·葛雷的画像》中,作者展现了多重面具,表现了多重人格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通过童话创作,王尔德展现了两个互相对立矛盾的世界:真实的世界和虚幻的世界,生动地刻画出童话人物的美、丑、善、恶。王尔德的创作中另外还有一个特色即悖论。它不仅是王尔德用来进行艺术创作的语言工具和艺术技巧,也是作者尤其在其戏剧创作中表达自己观点和思想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以上王尔德艺术理论自身内部的矛盾性、艺术理论与创作实践之间的矛盾、具体文学作品中的矛盾性的分析,可见,王尔德所孜孜不倦追求的最终目的是要在真实的生活中建立一个美的乌托邦;而这一点是他与其所在的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标准的大胆背叛。我们应以一种动态的观点从不同角度来评判其充满矛盾性的文学创作;由此我们发现,王尔德的富有矛盾性的文学创作可以溯源到柏拉图的灵感说。本篇论文旨在通过对上述问题深入细致的研究,达到客观地理解和评价王尔德及其文学创作和艺术理论,从而探求艺术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