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经过祖祖辈辈使用,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凝固而成的一套符号系统,也是人类现今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各民族语言在形成和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融合和交叉的现象,因此,各民族的语言不仅有其特殊性,也有其普遍性。中国与朝鲜半岛毗邻而居,语言文字的融合尤为突出。多年间,两国学者对韩国语和汉语进行了大量研究,韩国语后缀“(?)”和汉语结构助词“的”基于其较高的使用频率为人所熟知并广泛应用。中韩学者分别基于本国语言体系对韩国语后缀“(?)”和汉语结构助词“的”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在韩中韩国语后缀“(?)”和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对比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因此,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选取了在韩国使用频率较高的后缀“(?)”和在中国使用率极高的结构助词“的”作为本文比较研究的对象,致力于找出韩国语后缀“(?)”和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规律。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绪论和结论:绪论,揭示了韩国语后缀“(?)”和汉语结构助词“的”对比研究的目的、手段和先行研究。其研究目的为找出韩国语后缀“(?)”和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规律。由于汉语在韩国的传承和延续,汉字词在韩国语中大量涌现,这为两国人学习彼此的语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对“(?)”和“的”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各自母语的影响,偏误时有发生,因此对“(?)”和“的”的比较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将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手法进行研究。第二章从语义和分布两方面论述了韩国语后缀“(?)”和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关系。韩国语后缀“(?)”多作为词汇成分出现在句子中,主要与汉字词结合来表示性质、关系及状态。汉语“的”则多作为语法成分出现。第三章则从双向对比的角度对韩国语后缀“(?)”和汉语结构助词“的”进行了对比研究,分别找出了“(?)”和“的”对应形式和对应规律,并对两者不对应的情况予以分析。第四章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归纳了本文的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