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型”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kiti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友好型”公园,是指儿童在公园的任何区域,任何场地中都能尽情地亲近自然,都能安全自由玩耍的城市公园。这类公园不同于儿童公园,它要求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兼顾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使儿童在公园中戏耍的同时能增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能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观念;能使他们在自然中感知、体悟并快乐的成长。但是,从我国大部分已建公园的现状来看,设计师们将儿童的活动禁锢在儿童游戏区中,其余区域则完全按照成人的审美及需求进行建设,不适宜儿童玩耍,甚至对其造成安全隐患。本文立足于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旨在让儿童能更好地在公园绿地中游戏玩耍,健康成长。本文是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研究成果如下:(1)国内外儿童游戏场地的发展背景研究。从游戏的重要性、儿童游戏的行为心理、游戏场地数量、设计等方面入手,对国内外儿童游戏场地的类型、设计以及规划对策层面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儿童友好型”公园的概念和内涵。(2)儿童在公园中的活动情况调研: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和问卷调查,对来园儿童的年龄构成、玩伴选择、使用公园频率、来园方式、来园季节、游戏类型偏好、体育运动类型偏好、活动场地偏好、设计要素偏好及其认为的设计要素缺陷进行分析,发现儿童在公园中的活动主要有冒险型、运动型、创造型及综合型四种活动类型,具有活动依赖性、同龄聚集性、季节性、时间性、不易集中性及自我中心性六项特征,由此总结出儿童期待着集便捷性、安全性、自然性、刺激冒险性和多样化游戏场地于一体的城市公园。(3)基于“儿童友好”视角对长沙市公园绿地的实例调研。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分析了长沙市烈士公园、南郊公园、桂花公园及王陵公园的景观特征,重点评析了公园中儿童游戏区及其他区域中水体、山体、植物、道路、铺地、小品设施的设计现状。提出目前城市公园设计主要以成人视角出发,对儿童这一群体重视不够;已有的儿童活动场地高度商业化,忽略对儿童自然天性的尊重;安全隐患严重,忽略儿童的生理特点三大现实问题。(4)“儿童友好型”公园的规划设计探讨。以调查整理的资料为依据,提出了城市公园需均衡布局,保证良好可达性;突破公园中“儿童游戏区”的边界,建立“全园活动场”的观念;关注全园各个细节,保证儿童在公园各区域玩耍的安全性;重视儿童天性,保证公园高度的自然性的四项规划设计指导原则,阐述了公园内儿童游戏区及其他区域内水体、地形、植物、边界、道路系统、铺地及小品设施各设计要点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儿童友好型”公园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的实现有赖于全社会的关注与投入,需要整个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本文的研究旨在推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激起社会各界专家和学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同时为城市公园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如何关注关心儿童这一群体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强调教师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整体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充分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和能力差异,针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
高中数学教师能够应用多媒体技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主要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
目的:探讨杞菊地黄汤辅助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予杞菊地黄汤,比
<正>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且又抽象而严谨的学科.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枯燥又无味的数学知识不感兴趣.同时低年级学生认识直观,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注意力不太集中.如何激发低年级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发生频率高,新发传染病危害严重,灾害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容忽视等的特点和趋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突然,涉及面广,影响巨大,危及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并购俨然已被公认为一种世界潮流。并购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据统计出现过五次并购高潮。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在与世界金融市场相互融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现代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发展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种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农业农村的不断发展过程中
<正> 1 问题的提出曾有不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学数学有什么用?对我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后发现,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非常模糊,总的感觉是“为了高考而学习数学”.
我国长久以来土地细碎化的分布格局造成了我国农户生产和经营分散化的现状。信息对于物流的作用至关重要,土地细碎化导致单个农户产量很小,如果他们直接面对巨大的消费市场,
近几十年来,货币政策研究的诸多文献主要侧重于研究货币政策的短期作用效果,对货币政策在社会福利及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方面的研究则有所忽略。基于此研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