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3+、Zn2+荧光探针及Cu2+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deng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铝是人体非必需元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浓度存在的铝离子对生命体和环境均会带来极大的危害;而锌离子作为生物体内第二大含量较高的微量元素,摄取过量或缺乏都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能够实时追踪和检测体内及环境中含有的这类金属离子对生命科学具有重要意义。荧光探针法以其操作简便、实时快速等优点,已成为监测金属离子的研究热点。同时,随着铂类抗癌药物的发展及其广泛的临床应用,基于金属配合物抗肿瘤、抗菌等性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铂类药物的缺点是毒性高,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开发具有良好抗肿瘤作用,高效、低毒的新型金属配合物并替代铂类药物应用于临床,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合成一系列希夫碱及苯并噻唑类铝离子、锌离子荧光探针化合物,从溶剂效应、构效关系等方面考察荧光强度的影响因素,并研究其在溶液中、细胞内的荧光性质以及形成配合物的荧光性质,为发现新型的铝离子、锌离子荧光探针做筛选性研究。设计、合成基于牛磺酸新配体的铜配合物,通过研究其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配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为金属配合物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可行性提供新思路。方法:查阅已有文献,合成一系列芳香希夫碱及苯并噻唑类铝离子、锌离子荧光探针,采用红外光谱、1H-NMR、ESI-MS、荧光光谱、紫外光谱法等研究其与铝离子、锌离子结合后产生的荧光效应,探讨探针分子与金属离子的键合模式和产生荧光的机理,筛选出性质优良的铝离子、锌离子荧光探针。设计、合成牛磺酸类新配体,采用气相扩散法、溶剂挥发法等培养得到结构新颖的金属铜配合物,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粘度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等研究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采用MTT法研究配合物对肿瘤细胞系的毒性作用。结果:合成了13个芳香希夫碱及苯并噻唑类配体L1~L13,通过比较不同的探针分子结构及分别与铝离子、锌离子结合后荧光强度的关系,筛选出了L6和L9具有最好的荧光探针性质。本论文第一部分以L6为铝离子探针代表进行深入研究,其具体表现为:L6在甲醇溶剂中可以特异性的识别Al3+并能够产生很强的荧光,不仅受其它常见金属离子干扰较小,而且其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同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加入的铝离子浓度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并在细胞内能与铝离子结合产生可视性荧光。通过L6与Al3+的荧光强度Job’s plot曲线拟合、1H-NMR、质谱等数据进一步表明,其形成配合物产生荧光时的配位比是1:1。通过比较不同配体与荧光强度之间的构效关系,进一步讨论了L6与Al3+结合后产生荧光的机制,并对其应用价值了进行初步的探索。本论文第二部分以L9为锌离子探针代表,对其进一步研究,探讨了苯并噻唑类化合物作为锌离子探针的可行性,通过结构改造增加其水溶性,为铝离子、锌离子探针的发现和结构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本论文第三部分,采用气相扩散、溶剂挥发等方法培养得到了基于牛磺酸类新配体的两个单核铜配合物,用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法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粘度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等研究配合物与DNA的作用,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中等键合模式,采用MTT法研究配合物对肿瘤细胞系的毒性作用,数据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对人肝癌细胞系(Hep G-2)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对人体正常肝细胞(LO2)毒性较小。结论:合成并筛选出了性能优良的希夫碱类Al3+荧光探针化合物L6,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荧光量子产率高等优点,在模拟生理p H条件下及细胞内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并在体外环境中铝离子含量的检测有应用价值。合成了5个苯并噻唑类化合物,并筛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锌离子荧光探针化合物L9和铝离子探针L13,对其荧光性质的结构影响和产生荧光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通过结构中引入?SO3H改善希夫碱类荧光探针的水溶性,为后续的锌离子、铝离子荧光探针化合物的结构改造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设计并合成了两个基于牛磺酸衍生物的新型单核Cu2+配合物,对其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两个Cu(II)配合物与DNA能以插入模式键合,且其具有潜在抗肝癌细胞的活性,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其他文献
数据抓取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其相对于原始数据收集,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因而成为许多企业在进行数据收集时的首选方案。但是,在实践中,有些企业为了最大程度的撰取利益,滥用数据抓取行为,损害了其他竞争者的商业优势及资本投入,破坏了健康的竞争秩序,而我国现行法律又没有规制数据抓取行为的具体规则,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频繁的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这一原则性条款,这就导致在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法院
随着我国东部地区高速铁路网络建设的完善,国家开始大力建设中西部地区高铁线路。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形复杂,高山峡谷众多,路线多以桥隧段为主。为了解决存在桥隧相连段的车隧气动效应问题,本文提出了通过在隧道洞口浅埋地段来修建减压通道以缓解列车进入隧道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的措施并展开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动模型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设置有减压通道后的车隧气动效应规律进行了研究。基于FLUENT计算软件
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进行研究。英语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独立性和异步性的特征。自主学习是实现教育终身化的关键,是实现教育民主化的体现,顺应了当前的社
大肠癌是世界上第三大常见肿瘤,其死亡率在人类肿瘤中占第三位,近年来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在大肠癌的筛查、诊断、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患
学位
目的动脉出血,出血量大且血流湍急,极易造成患者死亡。壳聚糖和海藻酸钙为常用医用止血敷料,但目前上市此类产品仅对于小血管效果明显,对于大动脉的出血往往效果不佳。将两者
学位
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以科技为主题的国际交流座谈会也越来越多,同时随着事故的不断发生,人们对于黑匣子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对于来自不同国家的观众来说,交替传译就成为了极其重要的辅助,对提升观众的会议体验以及交流有着很大的影响。本口译实践报告,通过以释意理论为指导,以《科技研究:打开黑匣子》交流会的视频作为材料,完成英汉交替传译实践,并分析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本口译实践报告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规模不断扩大,网民数量日益增加。如何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一直是网络安全领域中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网络异常行为检测能够在早期发现
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与呕吐毒素(Vomitoxin,DON)是农作物中较为常见,毒性较强的真菌毒素。花生、玉米作为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生长、收获、储藏、加工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受AFB_1、DON等真菌毒素的侵害,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因此,对这类真菌毒素的降解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现有的针对AFB_1、DON的物理、生物和化学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