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动脉出血,出血量大且血流湍急,极易造成患者死亡。壳聚糖和海藻酸钙为常用医用止血敷料,但目前上市此类产品仅对于小血管效果明显,对于大动脉的出血往往效果不佳。将两者联用,利用海藻酸钙快速吸水和形成凝胶的特性弥补壳聚糖粘附力不足及亲水性有限的缺陷,改善壳聚糖止血性能。进一步探讨其对动脉出血的凝血效果,以期为临床手术或应急现场救援提供一种有效的动脉止血敷料。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钙、壳聚糖/海藻酸钙(7:3)、壳聚糖/海藻酸钙(5:5)、壳聚糖/海藻酸钙(3:7)海绵,FT-IR检测复合物结构,SEM观察孔径大小,采用液体置换法测定海绵密度及孔隙率,利用减重法考察液体吸收性。采用体外动态凝血试验法确定壳聚糖与海藻酸钙的较佳复合比例。将实验室初筛的较佳比例工艺投入工业生产小试,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钙复合无纺布,检测孔径大小、密度、孔隙率及液体吸收性;建立兔股动脉损伤模型并对其药效学进行评价;测定血沉、血液黏度、血小板粘附、P选择素(CD62p)表达及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表达。对前期复合工艺进一步调整,建立中试工艺配方,并由无菌厂房生产出样品敷料;建立猪股动脉损伤模型,进行药效学评价。对样品敷料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价,包括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皮内反应试验、迟发超敏反应试验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结果壳聚糖与海藻酸钙复合后,敷料的亲水性得到明显改善。实验初筛结果确定壳聚糖与海藻酸钙复合比例为7:3。兔股动脉损伤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壳聚糖/海藻酸钙(7:3)复合无纺布对兔股动脉损伤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为7.32±0.89min,出血量为17.15±1.88g;止血机制的初步研究中,壳聚糖/海藻酸钙(7:3)复合无纺布组的血沉值为28.33±2.89,BVL值为9.90±0.84,BVH值为4.18±0.40,TAT含量为439.33±25.17ng/ml,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或P<0.05),P选择素的表达量也较空白对照增加。改良敷料的兔股动脉损伤模型止血时间为2.57±0.33min,治疗出血量为11.37±1.81g,较壳聚糖/海藻酸钙复合无纺布止血性能显著提升(P<0.01),在猪股动脉损伤模型中止血时间为3min,治疗出血量为23.7±2.0g,优于阳性对照(P<0.01)显现出对大体动物良好的动脉止血能力。生物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改良敷料无明显体外细胞毒性,无皮内刺激性,无致敏性,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表明该敷料生物安全性良好,具备进行后续临床试验的生物学条件。结论壳聚糖与海藻酸钙以层间贴合、层内复合的形式联用,明显改善壳聚糖粘附力弱与亲水性差的问题,止血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对致命性猪股动脉损伤模型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其凝血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红细胞聚集、促进凝血酶原向凝血酶转变、增加血小板活性及黏附性,引起凝血级联瀑布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