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观测的榆林市挥发性有机物大气氧化机制及臭氧污染成因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ie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以来,随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断推进,全国范围内PM2.5浓度明显下降,但臭氧(O3)污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成渝地区的O3污染成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榆林市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和毛乌素沙漠东部边缘,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北方地区沙尘的来源地之一,对其大气污染的研究多是围绕颗粒物进行。榆林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最大的煤化工基地,随着煤化工、石化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O3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排放量逐年增长,O3浓度呈现上升的趋势,O3污染已经成为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本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VOCs强化观测数据,开展了榆林市环境O3污染特征、VOCs大气氧化机制、NOx污染特征及O3污染成因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自2017至2019年榆林市O3浓度年评价值从72 ppbv升高至75 ppbv,O3污染天数也从26天上升至34天,O3污染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O3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夏春季O3浓度高于秋冬季,O3污染事件集中发生于5-8月。夏季O3浓度与其他大气常规污染物浓度之间相关性大于其他季节,且O3浓度与PM2.5呈现同升的现象,说明夏季光化学作用导致的二次气溶胶生成同样成为影响PM2.5的重要因素,二者同源性较好,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显现。(2)2019年7月7日至8月10日对O3及前体物VOCs强化观测期间VOCs浓度范围为5.75-90.85 ppbv,乙醇、2-己酮、异戊烷、乙烯和1-丁烯是关键的VOCs物种。正交矩阵因子分析解析结果显示,柴油车排放(20.6%)和工业源排放(17.0%)是影响榆林市城区环境O3浓度的关键来源。通过基于观测的O3污染来源解析模型分析O3生成的敏感性发现榆林市处于VOCs控制区,人为源VOCs的相对增量反应性值(0.76%/%)最高。分析VOCs相对增量反应活性发现,控制机动车(柴油车)及工业源,对降低O3浓度效果更明显。(3)2018-2020年榆林市环境空气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分别为41μg/m3、42μg/m3和37μg/m3,整体呈下降趋势,超标日多分布在10月-次年3月。陕甘宁蒙晋交界地区的NOx排放量整体较高,榆林市本地的高排放引起本地NO2浓度相对较高,同时来自于东部、南部山西和北部等NOx源排放量高值区域和NO2高浓度区域的气团传输对榆林市NOx污染有重要贡献。榆林市的NOx排放对周边也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处于下风向的延安市。(4)对2017-2019年5-8月O3超标的气象因素分析发现,温度高于25℃、湿度小于60%、风速小于3m/s以及偏南风时,易造成O3污染。利用后向轨迹模型分析当O3污染事件发生时的污染气团传输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看,2017和2019年主要是受来自汾渭平原污染气团传输的影响,2018年主要受鄂尔多斯,延安和汾渭平原污染气团传输的影响。(5)基于观测的模型分析不同减排情境下对O3浓度的影响进行分析,从人为源VOCs和NOx的减排比例来看,当减排比例大于1:1时可以降低O3浓度。设置四个O3浓度降低目标,分别为5%,10%,30%和40%。当降低目标为5%和10%时,通过现有的前体物减排手段和技术有望达成,当O3的降低目标为30%和40%时,VOCs浓度至少要降低60%和80%。
其他文献
冷水机组作为中央空调系统最主要的能耗设备,其控制策略将直接影响到空调系统乃至建筑物的整体能耗。因此,如何在满足舒适性的要求下使中央空调系统节能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精准的冷水机组能耗建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运行优化对于中央空调节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南京某酒店磁悬浮式冷水机组设计采集方案,设置传感器采集了16种运行特征参数以及冷水机组能耗的实测数据,并将其用于基于自动机器学习能耗预测模型性能
由于抗生素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以及促发抗性细菌造成对人类巨大的潜在威胁,有必要对抗生素的降解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以达到理想的降解效果。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抗生素的降解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甲硝唑、氯霉素和磺胺嘧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抗生素在高级氧化法下的降解机理并比较了不同降解方式的差异。在甲硝唑的降解过程中,硝基消除反应和羟基氧化为羧酸的可能性要比其他自由基消除的可能性更高。研究采用密度泛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城乡基础建设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道路交通网络的更新也愈发的频繁与快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作为服务于现代社会信息化生产的一种重要科技手段,如何利用该项技术实现实时化、自动化的交通道路网提取成为了遥感应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对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自动更新、城市道路规划、车辆卫星导航等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深远的研究意义。近年来,作为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
文章通过对现有船舶冷却系统的现状分析,着重介绍了船舶冷却水泵变频节能原理及系统控制方案。对现有船舶海、淡水冷却水泵分别进行变频节能改造,实现降低使用功率的目的。与改造前的航行、停泊工况比较,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冷却水泵节能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在桥梁结构中,桥墩作为桥梁结构的重要组成构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并通过基础将此荷载传递到地基上。地震发生时,如果桥墩结构的横向位移过大将会导致桥梁结构的整体破坏。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作者基于结构振动控制的原理提出了摇摆柱耗能装置来改善桥墩结构的横向移动刚度和耗能能力,从而有效的保护桥梁结构在外部激励荷载作用下免遭破坏。土木工程振动控制理论是继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之后而发展起来的,它
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是生态环境监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境因子和中间参量。但热红外数据由于其波长长、能量低等因素,LST的空间分辨率往往不能满足地表温度的应用需求。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喀斯特山区城市,由于地形起伏大且景观破碎度高,迫切需要高空间分辨率LST来探测出破碎下垫面间地表温度的差异。本文以典型喀斯特山区城市贵阳市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以自然地表为主和以
不对称拱桥能够适应桥位纵断面一侧较低,另一侧较高的地形特点,充分利用岩石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墩台的开挖量,节约工程造价,同时也降低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在山区桥梁建设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钢管混凝土拱桥结构轻巧,造型美观,跨越能力大,施工方便,在大跨径拱桥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主要对大跨径上承式不对称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轴线的选择及成桥状态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简要回顾钢管混凝土
我国作为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发生地域较广、频率较高、种类较多和损失较大是目前地质灾害发生的几个显著特征。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中,也提出了“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的地质灾害防治目标。本文以四川茂县及其毗邻地区的Sentinel-1A升降轨数据为基础,基于SBAS-InSAR技术获取了茂县地区2017年的地表变形数据,开展了
汞是全球关注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在淹水条件下可以通过生物和非生物作用转化为毒性更高的甲基汞(MeHg),并通过食物链放大效应威胁着人类健康。稻田系统是一个汞甲基化热点区域,水稻对土壤MeHg的富集能力远高于其他作物,导致食用大米成为人群更为普遍的汞暴露途径。在水稻生长期,稻田会因营养物质的大量输入导致大量藻类繁殖生长,藻类代谢和衰亡腐解过程易产生富含巯基的小分子量“藻源性有机质”,并在其中栖息着汞
在我国交通网络所修建的桥梁中混凝土桥梁占比非常大,盖梁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设计、施工及非正常使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开裂、漏筋等现象。从设计层面而言,当设计不合理时会由于配筋量偏少或过多,而导致盖梁病害的产生或材料的浪费。自从受力不符合平截面假定的应力扰动区的概念被提出后,大量国内外学者对该区域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主要研究对象为开口深梁、预应力齿块锚固区、牛腿等部位,而对盖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