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载预压条件下砂井地基三维固结特性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gugul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基处理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难点,其处理方法有多种。其中排水固结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在目前的工程设计中,为简化计算,常将每根柱状的单个砂井(方形布置时为四棱柱,六边形布置时为六棱柱)的影响范围简化为一个等面积的圆柱,并采用瞬时加载条件下轴对称单井地基的固结理论。此外,对工程上常见的未打穿砂井地基,也普遍采用根据砂井长度、未打穿压缩层厚度及其固结度加权平均确定整个地基固结度的简化计算方法。事实上,无论是单个砂井或者群井地基中的一个砂井,其渗流和固结都是三维的,并且,群井地基中的各个单井之间也可能相互影响,产生群井效应。显然,研究比较上述简化方法与实际之间的差异,对完善砂井地基设计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三维Biot固结理论及其有限单元法的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工程实际,对瞬时和多级堆载条件下打穿和未打穿单、群井(包括排水板)地基的固结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㈠对于打穿砂井。①对于方形和正六边形布置的砂井,实际的三维砂井和简化的等效轴对称砂井计算出的固结度均无明显的差异,由此可见,在工程设计中采用等效方法是可行的;②对于方形布置的排水板,实际的三维砂井和简化的等效轴对称砂井计算出的固结度均有明显的差异,并且等效方法严重低估了地基的固结度;③将排水板等效为圆形砂井时,换算系数α的大小对砂井的固结度没有明显的影响;④对单个砂井,虽然有限元法是在自由应变条件下推出的,但同一水平面内不同位置处计算出的沉降量差别很小。由此可见,将单个砂井简化为等应变条件是可行的。 ㈡对于未打穿砂井。①打穿砂井地基的固结度与砂井范围内土层的相对固结度之间仅有细小的差异。鉴于此,在评价砂井范围内土层的固结特性时,可以忽略其下未打穿压缩层的影响;②砂井底面以下未打穿压缩土层由有限元法计算出的固结度总是远小于由常规方法计算出的固结度,并且压缩层厚度越小,两者之间的差别越大;③就整个地基的固结度而言,常规方法计算出的结果总是高于有限元法。并且,砂井范围内土层和其下未打穿压缩层的厚度越大,两者之间的差别也越大;④只有当砂井底面以下未打穿压缩层的厚度小于砂井范围内土层厚度的十分之一时,常规计算方法才是可用的。 ㈢对于群砂井地基。①于方形和正六边形布置的砂井地基中的单井,没有群井效应。②虽然上述结果是在自由应变条件下得出的,但因实际的三维砂井在同一水平面内不同位置处的沉降量差别较小,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对群井中的各个单井按等应变假定进行固结计算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动力荷载对散体材料的结构性破坏研究是当前岩土工程学、力学和物理学等领域新兴的前沿课题之一,有着重要的工程应用前景和基础科学意义。本文作者在阅读和分析文献资料的基
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由于良好的使用功能而逐渐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对其在偶然荷载作用下抗倒塌性能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对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进行底层
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和固化前期,水泥水化反应将释放大量的水化热,水化热的产生将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复杂的温度场,由此形成的温度应力易导致结构非荷载性开裂,从而破坏混凝土的整体
混凝土在我国的应用已非常广泛,遍及建筑、桥梁、市政、交通、水工、河港、矿业、地下、机场等各个领域。混凝土材料具有许多优点如经济性、耐久性、防火能力强等,但混凝土材料
钢管混凝土结构是指将混凝土填入钢管内而形成的新型组合结构。因为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使混凝土处于复杂应力状态之下,从而使混凝土的强度得以提高,塑性和韧性性能
盐渍土是一种含盐量较高的特殊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强烈的侵蚀性。盐渍土侵蚀作用和冻融循环作用耦合后大大加速了混凝土结构的侵蚀破坏,危及结构的功能性和安全性,缩短了结构的
目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已经成为城市、工业多高层建筑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体系。近年来,在多次地震中,大量RC框架结构遭到破坏甚至倒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普遍出现“强梁弱
近年来,结构振动控制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结构控制分为主动控制、被动控制、半主动控制、混合控制和智能控制,其中半主动控制既具有被动控制的可靠性,又具有主动控制的强适
钢管混凝土结构利用钢管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即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使核心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使核心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塑性和
近年来,污水再生回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手段,城市污水经处理后被广泛回用于工业、农业、市政、景观娱乐等多个途径。然而,再生水中存在各种污染物质,其中,种类繁多且危害显著的致病微生物是限制污水再生回用的关键因素。为确保污水回用的安全性,需对再生水中典型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健康危害进行量化评估。传统危害评价方法是通过:危害识别、暴露分析、剂量-响应分析和风险评定四个典型步骤,对典型病原体引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