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癌症发病率不断升高,其诊断与治疗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影响,也为家属带来经济和精神负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癌症患者住院时间长,住院期间希望也需要家属陪伴照顾。研究表明,长期照顾癌症患者对照顾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他们抑郁、焦虑的程度在照顾过程中会产生并随着照顾事件的延长而加重。当照顾者的心理、经济或者其他方面出现与照顾癌症患者相关的问题的时候,必然希望得到专业人士或者社会公共部门的帮助,即形成了其特有的“照顾者的需求”。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满足癌症照顾者社会、医疗、心理等方面的需求,有助于提高其照顾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有助于癌症照顾者的自身健康。只有通过全面、科学的评价才能有针对性的满足照顾者需求。国内现有对癌症照顾者需求的研究仅2篇,均为自制问卷,内容仅涵盖照顾知识、健康教育等信息需求,不能全面评价照顾者需求。2014年本土化研究的癌症患者照顾者综合需求量表(CNAT-C)信效度好,全面包含照顾者心理、身体、社会等需求。根据“压力一支持特异性”模型,不同的需求需要不同的支持。社会支持是癌症患者照顾者可利用的外部资源。社会支持能够降低照顾者发生生理和心理疾病的可能,并且可以对已经发生的疾病起到促进康复的作用。目前临床广泛使用肖水源等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个体社会支持水平。本研究目的是调查住院癌症患者照顾者医疗服务综合需求、社会支持情况,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照顾者一般资料对照顾者需求、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探讨照顾者综合需求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完善住院癌症患者照顾者医疗护理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设计,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某专科肿瘤医院298名住院癌症患者的照顾者。采用问卷调查法,用癌症患者照顾者一般情况调查表(自行设计)、癌症患者照顾者综合需求量表(CNAT-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分析患者和照顾者一般资料对照顾者综合需求及各维度、社会支持水平及各维度的影响,以及综合需求与社会支持水平各维度的相关性。数据采用IBM 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住院癌症患者照顾者的综合需求维度中, 需求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医护人员(85.26±10.03)、知识信息(74.96±18.58)、实际支持(64.99±16.80)、医院设施和服务(64.00±17.90)、家庭和社会支持(59.08±18.90)、健康和心理问题(49.93±16.84)、宗教精神支持(9.84±16.07)。(2)不同住院费用支付方式、病情、治疗方式、居住地的住院癌症患者其照顾者的综合需求中各维度需求水平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年龄、性别、照顾者人数、与患者的关系、婚姻状况、家庭住址、职业状况的住院癌症患者照顾者其综合需求各维度水平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患者及照顾者一般资料对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照顾者社会支持水平较男性高(p<0.001,F=-5.322),不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患者照顾者社会支持水平不同(p<0.001,F=-4.307),自费患者照顾者社会支持水平最低;出现癌症转移的住院癌症患者照顾者比无转移的照顾者社会需求水平高(p<0.001,F=-190.393)。(5)不同住院费用支付方式、病情、治疗方式、居住地的住院癌症患者其照顾者的社会支持各维度水平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同年龄、性别、照顾者人数、与患者的关系、婚姻状况、家庭住址、职业状况的住院癌症患者照顾者其社会支持各维度水平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照顾者综合需求中的健康与心理需求和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r=-0.283,p<0.001)、客观支持(r=-0.244,p<0.001)均负相关性;综合需求中的家庭社会支持维度和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r=-0.255,p<0.001)、客观支持(严-0.180,p<0.001)水平均呈负相关性。研究结论(1)住院癌症患者照顾者的综合需求条目中,主要是医护人员、信息知识、实际支持,医疗设施和服务需求水平较高。(2)住院癌症患者照顾者的综合需求各维度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为外地、公费患者的照顾者、小学及以下学历照顾者对知识信息需求较高;居住地为外地、照顾者少、职业为干部的照顾者对医院设施和服务的需求较高;(3)住院癌症患者照顾者的社会支持总体水平受照顾者性别、患者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病情因素的影响。女性照顾者、医保患者和癌症有转移的癌症患者照顾者总体社会支持水平较高。(4)住院癌症患者照顾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各维度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公费、癌症有转移的患者客观支持水平较高;外科手术、癌症有转移的患者主观支持水平较高;女性、照顾者人数≥2人、职业为干部的照顾者,社会支持利用度较高。(5) 照顾者感受到的社会客观支持与主观支持水平越高,需要的健康与心理需求、家庭社会支持需求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