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及身心健康的重大顽疾之一,为对抗并减缓病痛,降低其致死率,科研人员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与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这种局部治疗方法相比较,化学药物治疗是能将药物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绝大部分组织和器官的全身治疗手段,能够对潜在转移病灶或已经发生转移的癌细胞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是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式。这种激烈的治疗手段虽可有效杀死并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但因非特异性的无差别攻击,对正常组织细胞及人体损害巨大。为减小这种损伤,研究人员已设计各种形式的刺激响应型载药系统。刺激响应型载药系统可在特定的刺激下,打开封堵药物的开关,释放药物。基于这种情况,外界的刺激条件包括pH值、酶、氧化还原、温度、光、电场等。而在载体的选择过程中应优先选择无毒,具有生物相容性,并且可代谢出体外的材料。MCM-41是一种新兴的、并已得到广泛应用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其有序且大小可调的介孔结构能作为直接载体,有效的将药品储存在有序介孔内。但同时由于其有序介孔结构,如不将其进行封堵,会造成药物突释。因此本文以MCM-41作为载体,纳米金修饰的羧甲基壳聚糖这种复合纳米材料作为封堵材料,合成一种具有pH和激光双响应的载药系统,以达到药物输送的目的。并研究其药物释放机理以及优化控制药物释放的相关条件因素。研究方法:1、以氯金酸和柠檬酸钠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备纳米金。2、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这种有机硅氧烷试剂和MCM-41为基础原料合成氨基化的MCM-41(MS-NH2)进行功能化修饰。3、活化羧甲基壳聚糖分子链中的羧基(以便其和MS-NH2表面的氨基结合)。4、以纳米金、羧甲基壳聚糖、MCM-41为原料制备pH和激光双响应的载药系统。5、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探索目标酰胺键的合成情况、紫光-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纳米金的制备及纳米金对羧甲基壳聚糖的修饰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载体的表面及内部结构、Zeta电位检测确定载药系统的表面带电情况。6、以盐酸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封装在实验设计的载药系统中,在pH为5、6.5、7.4的PBS溶液中和近红外激光照射下进行体外释放实验,并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药物的释放情况。结果:1、实验室中经成熟的柠檬酸钠还原法成功制得纳米金溶液。由于纳米金胶粒带负电,而羧甲基壳聚糖质子化使其表面带正电荷,二者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使纳米金成功吸附在羧甲基壳聚糖表面。氨基化的MCM-41表面被成功修饰一定量的-NH2,这些-NH2可与羧甲基壳聚糖表面的-COOH脱水缩合反应形成酰胺键,将纳米金修饰的羧甲基壳聚糖有效固定在MCM-41表面,避免药物释放。纳米金修饰羧甲基壳聚糖封堵MCM-41的载药系统被成功合成。2、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在pH值为5、6.5、7.4的磷酸盐缓冲(PBS)溶液中,由于水解反应载药系统中的酰胺键会发生断裂,从而解开对MCM-41表面的封堵,使介孔内的药物得到释放。该载药系统具有明显的pH响应,释放效果随pH的降低而增强。而纳米金的存在赋予该系统激光响应性能,释药效果与激光功率成正相关。结论:纳米金修饰的羧甲基壳聚糖复合纳米材料封堵MCM-41的载药系统,具有pH和近红外激光双重响应,为药物传输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载药系统的发展做出了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