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伦理看文化误译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中的文化误译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是跨文化交流中的独特现象。它突出地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扭曲和变形,是翻译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契合点。在传统翻译标准看来,翻译的唯一乃至最高标准是“忠实”或“对等”。根据这种标准,文化误译以失落和歪曲原文信息为代价,是翻译的不忠,往往视为大忌,成为攻击译者的重要依据。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使人们对翻译的认识发生了很大转变:翻译不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转换。文化学的热潮之后,一些西方学者,如Anthony Pym, Antoine Berman,Andrew Chesterman等,提出翻译研究中的伦理回归,并引发了译界的热烈讨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借用芬兰学者Andrew Chesterman的翻译伦理模式理论分析评价文化误译,试图探究文化误译产生的原因,进而以科学而客观的态度对待文化误译,合理评价译文,提高翻译批评质量。因此,本研究为误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将Andrew Chesterman的五个翻译伦理模式融入到对我国传统译论的深入理解之中,完善误译研究,丰富了翻译批评方法,从而使人们对文化误译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更公正的认识。翻译作为一项文化交流活动,只要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发生跨文化的交往行为,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伦理问题。Chesterman分五个模式阐述了翻译伦理问题,即“再现的伦理”,“服务的伦理”,“交际的伦理”,“居于规范的伦理”和“承诺的伦理”。从中可以看出,五种翻译伦理,译者不可能同时并重,以往的翻译标准之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翻译伦理侧重的方面不同。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四部中外文学翻译作品(Uncle Tom’s Cabin与The Scarlet Letter的三个中译本以及《红楼梦》与《茶馆》的两个英译本)中的文化误例。这些作品是由不同时代的不同作者翻译的,其中的文化误译映射出译者对不同伦理模式的遵从,文化误译现象的历时变化体现出了译者伦理观念的动态变化和译者自觉意识的增强。本研究最终发现,翻译伦理模式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立体的、动态的视角去分析评价文化误译,拓宽了译者对“忠实”的理解层面,体现人文化,使翻译批评更具可接受性。本文指出,文化误译促进译语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在文化交流中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误译毕竟是以失落和歪曲文化信息为代价的。无论是有意误译还是无意误译,两者都不应该视为翻译活动的主流趋势。同时,承认文化误译的不可避免及其合理性,并不是背弃“忠实”标准,“信”作为我们所遵循的基本翻译标准决不能丢,反对译者主体性过度膨胀,反对那些以“创造”为名,行“背叛”之实的劣译行为。译者处在众多的矛盾当中,应当把承诺的伦理放在首位,始终以优秀译作为目标,协调各方面的因素,争取最大程度的、最全面的忠实。
其他文献
对于炼厂中以生产化学级BTX(Benzene,Toluene和Xylene)芳烃为目的的重整装置来说,都面临着在芳烃不被加氢饱和的情况下,脱除其中少量烯烃的问题。这一问题随着大型连续重整芳烃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新趋势,即私募股权基金(PE)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跨国私募股权投资已经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国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我国广大农村悄然兴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不仅解决了农村土地撂荒等现实问题,而且推动了土地规模经营,加快了农村经济的
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具有强大优势的外资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威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一流的人力资源,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国有商业银行
任何一种成本计算制度都必须有效地解决成本计量与成本分配的问题,以保证成本信息的相关性和准确性。而近一、二十年来,在电子技术革命的基础上产生了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
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不同语言之间的变异,并能够通过科学的变异获得良好的文学效果,否则容易降低其文学价值,也会增加读者理解上的困难。本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探
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伴随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可以说,大学生能否就业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体
本文综合运用了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学、房地产经济学、和项目财务评价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包头市松石名第住宅小区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在市场分析中,通过对该项
阐述粮食检验实验室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及所要遵循的国家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准则的要求的技术管理要素。提出实施要素管理的系统方法,加强粮油检验实验室的技术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