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疏肝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高危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的临床疗效和优势,为进一步开展该方案治疗高危ET的前瞻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血液科门诊的ET患者病历资料。首先,收集所有ET患者的初诊资料,比较高危组与非高危组ET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临床症状(血管舒缩症状)、中医证候(肝气郁结证、血瘀证)积分方面的差异。其次,按研究标准筛选应用疏肝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3月以上的高危ET患者,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常规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在应用该方案治疗1月后,选取血小板计数下降小于20%(按ET西医疗效标准为无效者)的高危ET患者,比较治疗1个月前后的肝气郁结证和血瘀证证候积分,探讨疏肝化瘀汤的中医证候疗效。在应用该方案治疗3个月后,比较治疗3个月前后血小板计数、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评价疏肝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高危ET患者的整体疗效。最后,按是否存在JAK2V617F基因突变,将经疏肝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3个月的高危ET患者分为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组和JAK2V617F基因突变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羟基脲剂量、血小板计数),评估两组患者是否具有均衡可比性,再根据疗效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1.ET患者共209例,男性:女性=1:1.58,平均年龄47.25± 18.60岁。非高危组122例,男性:女性=1:1.49,平均年龄36.86±11.75岁,血管舒缩症状积分1.16±2.04,肝气郁结证证候积分1.92±2.99,血瘀证证候积分1.28±1.75;高危组87例,男性:女性=1:1.72,平均年龄61.83±16.55岁,血管舒缩症状积分1.29±2.09,肝气郁结证证候积分2.55±3.26,血瘀证证候积分1.17± 1.74。高危组和非高危组在性别构成、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方面,高危组患者年龄大于非高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应用疏肝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3个月以上的高危ET患者49例,平均年龄62.45 ±17.03岁,治疗前平均血小板计数906.29 ±270.69×109/L。高危因素分布:年龄大于60岁者35例,既往有血栓史者10例,血小板计数大于1500×109/L者12例。3.疏肝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1月后,49例高危ET患者中有10例血小板计数下降小于20%(按ET西医疗效标准为无效者),治疗前肝气郁结证证候积分6.00±2.65、血瘀证证候积分3.50±1.41;治疗1月后肝气郁结证证候积分2.44±2.40、血瘀证证候积分1.75±1.28。治疗1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有效率分别为77.78%、62.50%,提示疏肝化瘀汤可以改善高危ET患者的中医证候。4.疏肝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3月后,49例高危ET患者取得临床疗效具体如下:治疗后平均血小板计数为482.71 ±179.74× 109/L,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疏肝化瘀汤联合羟基脲可以有效降低高危ET患者血小板数目。西医疗效方面,有效28例,部分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80%。治疗后血管舒缩症状、肝气郁结证及血瘀证证候积分均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2.14%、87.50%、58.62%,提示疏肝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高危ET患者具有较好疗效,且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5.疏肝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3月后,49例高危ET患者中有38例进行JAK2V617F基因突变检测,将其分为JAK2V617F基因突变阴性组和阳性组。JAK2V617F基因突变阴性组21例,男性:女性=1:1.33,平均年龄63.43± 17.65岁,羟基脲用量0.77±0.32g/d,治疗前平均血小板计数889.76±331.33×109/L;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性组17例,男性:女性=1:1.43,平均年龄64.18± 14.04岁,羟基脲用量0.81 ±0.37g/d,治疗前平均血小板计数927.41 ±277.75×109/L。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羟基脲用量、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可比性。经3个月治疗后,JAK2V617F基因突变阴性组平均血小板计数494.10±202.42×109/L,西医疗效有效率80.95%,血管舒缩症状积分、肝气郁结证和血瘀证证候积分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0.00%和50.00%;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组平均血小板计数479.71 ± 171.45×109/L,西医疗效有效率94.12%,血管舒缩症状积分、肝气郁结证和血瘀证证候积分改善总有效率75.00%、76.92%和77.78%。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下降水平、西医疗效、临床症状(血管舒缩症状)、中医证候(肝气郁结证、血瘀证)积分改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疏肝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方案对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与JAK2V617F基因突变阴性的高危ET患者疗效相近。结论:高危与非高危ET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疏肝化瘀汤适用于所有ET患者,高危ET患者因合并血栓形成危险因素,需联合羟基脲降细胞治疗;疏肝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高危ET可有效降低血小板计数,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在改善血管舒缩症状、肝气郁结证证候、血瘀证证候方面也具有较好疗效;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疏肝化瘀汤可能在联合治疗方案中起主要作用;疏肝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与JAK2V617F基因突变阴性高危ET患者的疗效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