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形态建模和形态模型的可视化是近年来计算机图形学和农业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人员试图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农林植物形态变化过程的可视化表达。现有植物形态变化模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图形学出发进行植物形态变化的模型研究,该领域的研究能得到逼真的形态图像,但建模时,末考虑作物生长的真实性,该类模型不能用于实际生产指导;另一类是农业工程领域研究人员试图结合植物生理学建立符合植物自身特性的虚拟植物模型,并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情况,这部分模型大部分是基于宏观实验的统计模型,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物的形态变化,但并未对作物形态发生变化的机理进行探究,无法获得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机制,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局限性。针对现有模型的不足,本文从“作物形态的变化过程就是其内部组织细胞的变形过程”这个观点出发,对黄瓜叶片宏观形态变化及其内部细胞的变化情况进行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微观力学的宏观形态变化模型,并与真实形态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和真实形态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吻合度。借助该模型可以了解特定宏观形态下,作物本身对水分、光温的需求情况和自身的生命特征,从而为生产实际中水分等环境因子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对实现我国设施农业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1、考查了叶片含水量变化时,叶片表面气孔、叶片内部细胞及胞间结构变化情况。叶片含水量为89.9%时,所有的叶面气孔呈展开状态,细胞间隙明显,细胞形态饱满,细胞内部叶绿体片层清晰;当叶片含水量为86.7%时,只有1/3的表面气孔完全张开,细胞形态开始变得不饱满,细胞间隙减小,细胞内部叶绿体肿胀并出现脂类小球;叶片含水量为75.4%时,表面气孔基本处于完全闭合状态,叶片表面出现收缩,细胞呈现收缩,细胞间隙进一步减小,细胞内部叶绿体进一步肿胀甚至解体,叶绿体内部嗜锇颗粒增多增大;叶片水分含量为60%左右时,叶片完全萎蔫,表面气孔完全闭合,部分气孔的保卫细胞出现坏死现象,表面皱褶进一步加剧,细胞变形严重,细胞间隙消失,细胞内部大多数细胞器解体。2、利用切片技术和纳米压痕技术对黄瓜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力学特性进行了测试,并对加载-卸载曲线、以及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应力小于1Mpa时,细胞壁呈现非线性弹性特征;当应力小于0.4Mpa时,细胞壁的非线性特征减弱,可以视为是线性弹性材料。本文所得到细胞壁力学参数是在对黄瓜叶片组织进行脱水处理后测最得到的,而植物体内细胞壁含有少量水分,因此两材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应用细胞壁的力学参数时需要考虑水分的影响。3、采用FEM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符合生理学特征的叶肉细胞力学模型—一内部充满液体的球形细胞力学模型,根据水分代谢方程,计算出于蒸腾作用而产生肉细胞内膨压变化量,对单个细胞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细胞壁上任一点在膨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4、对叶脉结构进行多尺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细胞结构、分层结构、膨压对叶脉力学性能影响的计算模型。5、在植物组织力学性能方面,首次借助均匀化方法,得到了叶肉组织等效材料属性的计算模型,并比较了叶片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力学特性的变化。其计算结果为计算叶片的宏观变形模型提供了有效的的依据。6、首次借助三维激光扫描与重建技术、显微技术,结合生物力学,建立了叶片的变形模型,根据不同的水分情况,计算得到不同的宏观形态模型。将模拟结果和真实叶片的三维扫描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两者有较好的吻合度。借助该模型计算了各种形态黄瓜叶片的含水量,叶片含水量子啊70%-90%之间变化时,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基于1:1上直线的决定系数R2为0.823, RMSE为3.4223。7、根据光温因子和黄瓜叶片的生长情况,建立了以光温因子为驱动变量,黄瓜叶特征参数、叶柄直径和长度的模拟模型。在坫此基础上,对不同光温因子条件下生长的叶片进行缺水情况的模拟,得到光温因子影响下的叶片缺水形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