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国家的媒体发展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这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史。坦桑尼亚的媒体发展格局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它经历了殖民时期、民族主义斗争时期、过渡时期和独立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在此期间,与媒体有关的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领域都有其独特而深刻的变化。坦桑尼亚媒体发展是历史进程的产物。本文主要从历史视角,系统梳理坦桑尼亚从殖民时期到1985年间的媒体发展脉络,并结合坦桑尼亚的国家建构,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等大背景,探讨其发展的成就,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殖民时期到尼雷尔时期,坦桑尼亚的媒体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殖民阶段。从19世纪下半段开始,西方国家入侵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西方教会的传教活动产生了最初的宗教内容的印刷品,伴随着传教活动产生了最早的印刷媒体。后期传教士开始尝试制作带有新闻性质的报刊。坦桑尼亚大陆被英国和德国殖民统治后,报刊均被视为权力合法化的重要工具,殖民当局都发展了一系列的报刊作为权力机构的喉舌,并且确立了新闻监管制度。后期私人的报刊公司逐渐控制了坦桑尼亚的媒体市场,殖民末期,坦桑尼亚已经拥有了一定规模的报刊和广播。第二阶段,发展阶段。英国统治后期,随着非洲人的民族意识觉醒,逐渐出现了非洲人拥有的民族主义报刊,声援坦桑尼亚的独立运动。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TANU)在领导坦噶尼喀大陆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过程中把报刊作为主要的斗争手段,尝试对殖民当局塑造的媒体格局进行改进,争夺话语权。独立以后,坦盟作为执政党建立了自己的党报,政府也建立了官方报纸,同时,大力发展斯瓦西里语报刊。通过报刊陈述政党目标,组织教育人民。第三阶段,国有化与再发展阶段。1967年,《阿鲁沙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坦桑尼亚走上自力更生的社会主义道路。政府依据社会主义原则对媒体行业实行国有化,国家最主要的报刊全部国有化,建立坦桑尼亚通讯社,由政府垄断国家的新闻制作和传播,使坦桑尼亚的私人报刊发展陷入停滞。政府主导传媒教育和新闻监管,推动无线电运动和农村新闻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乌贾马运动的失败和坦桑尼亚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坦桑尼亚的媒体业发展遭遇困境。尼雷尔末期,媒体业开始逐步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尼雷尔时期结束后,坦桑尼亚媒体业迅速调整,私营媒体重新发展起来,但媒体发展仍然受到政府的强力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