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转型升级加快,改革创新提速,我国税收治理的内外部环境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市场经济下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税收风险也趋于多样化,由税务部门单一主体负责税收治理的传统模式己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
信息不对称理论提出税收管理中的信息不完整或不对称,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进而造成税款流失。协同治理理论的提出为税收征管提供了一个有益视角。协同治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于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通过合作、协商、资源共享实现对公共事务的共同参与,这对税收征管模式的创新无疑具有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的价值。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共享已成为税收协同治理的重要引擎,利用涉税信息共享能够充分发挥信息的集合效应,解决目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税源精细化监控、减少纳税不遵从风险、识别和打击纳税不遵从行为。
通过梳理我国税收协同治理模式的发展历程和特征,本文认为我国的税收协同治理发展经历了从1994年至2000年的酝酿阶段,从2001年至2015年前后的起步阶段,目前正处于税收协同治理的探索阶段。现阶段税收协同治理的基本模式是由税务机关动议,依托地方政府的领导、协调,一般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或建立领导小组的方式推进整个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应对可能的矛盾冲突与利益纠纷,并以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为载体,涉税信息供需双方明确各自责任,并体现各方利益。税收协同模式整体呈现出治理主体多元化、协同化,协同治理模式递进化、税收协同治理信息化的特征。税务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间的协同互助已经逐渐渗透到纳税服务、风险监管、税收司法保障等多个领域,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消除监管盲区,推进简政放权方面发挥了明显成效。然而,目前的税收协同治理仍然基本是限于政府各部门间的互动与合作,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在治理中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尚未真正实现多元社会主体的有效协同。
本文应用协同治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税收治理理论,研究了上海自贸区税收协同治理模式实际运行案例,肯定了自贸区综合监管平台在税收协同治理中取得的成效,同时也指出存在信息共享质量不高、缺乏操作指引、信息成果应用转化度不高、部门协同积极性不够、监管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税收协同治理法制体系不健全、税收协同治理机制不完善、应用信息化水平不高。基于此,笔者从健全税收协同治理模式的基本制度、深化多部门协同运行机制和实现税收协同治理社会化三个方面对完善税收协同治理模式提出了优化建议。
信息不对称理论提出税收管理中的信息不完整或不对称,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进而造成税款流失。协同治理理论的提出为税收征管提供了一个有益视角。协同治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于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通过合作、协商、资源共享实现对公共事务的共同参与,这对税收征管模式的创新无疑具有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的价值。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共享已成为税收协同治理的重要引擎,利用涉税信息共享能够充分发挥信息的集合效应,解决目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税源精细化监控、减少纳税不遵从风险、识别和打击纳税不遵从行为。
通过梳理我国税收协同治理模式的发展历程和特征,本文认为我国的税收协同治理发展经历了从1994年至2000年的酝酿阶段,从2001年至2015年前后的起步阶段,目前正处于税收协同治理的探索阶段。现阶段税收协同治理的基本模式是由税务机关动议,依托地方政府的领导、协调,一般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或建立领导小组的方式推进整个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应对可能的矛盾冲突与利益纠纷,并以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为载体,涉税信息供需双方明确各自责任,并体现各方利益。税收协同模式整体呈现出治理主体多元化、协同化,协同治理模式递进化、税收协同治理信息化的特征。税务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间的协同互助已经逐渐渗透到纳税服务、风险监管、税收司法保障等多个领域,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消除监管盲区,推进简政放权方面发挥了明显成效。然而,目前的税收协同治理仍然基本是限于政府各部门间的互动与合作,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在治理中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尚未真正实现多元社会主体的有效协同。
本文应用协同治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税收治理理论,研究了上海自贸区税收协同治理模式实际运行案例,肯定了自贸区综合监管平台在税收协同治理中取得的成效,同时也指出存在信息共享质量不高、缺乏操作指引、信息成果应用转化度不高、部门协同积极性不够、监管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税收协同治理法制体系不健全、税收协同治理机制不完善、应用信息化水平不高。基于此,笔者从健全税收协同治理模式的基本制度、深化多部门协同运行机制和实现税收协同治理社会化三个方面对完善税收协同治理模式提出了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