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资源,具有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双重功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在广大农村地区悄然开始,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的生活质量。但随着时代变迁,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局限性逐步显露,细碎化的土地耕作方式难于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因此,土地规模经营作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逐步推进。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资源,具有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双重功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在广大农村地区悄然开始,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的生活质量。但随着时代变迁,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局限性逐步显露,细碎化的土地耕作方式难于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因此,土地规模经营作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逐步推进。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深入分析了安徽省土地规模经营基础条件,根据所收集资料深入分析了安徽省土地流转的现状,并根据安徽省土地规模经营的特点,列举安徽省内土地规模经营的典型模式;运用实地调查法和抽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户开展问卷调查,掌握样本区粮食种植户的实际土地经营情况;基于问卷获取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讨论安徽省粮食种植户进行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完善土地规模经营的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安徽省土地规模经营发展势头较好,速度较快,十三五末安徽省耕地的流转面积达到406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比重达50.4%;此外,伴随着省内土地流转面积的持续增加,农民土地规模经营模式有全产业链经营、公司+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联合社+村集体股份合作制+经营大户。(2)样本农户多为男性,且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文化程度整体较低,新型职业农民数量有限,多为传统农户。虽然农户承包地块数平均为4.04块,但土地零散问题在目前较为突出,地块无法集中连片,不利于土地规模经营,农户间物质条件存在较大差异,社会信任上对亲戚最为信任。此外,农户间的风险偏好和时间偏好主要偏向于风险小,收益快的项目。(3)利用logistics二元回归模型,从生计资本五大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年龄、是否农业户口、是否受过农业职业培训、是否受过非农业职业培训、是否有流动经验、宅基地总面积、家庭农机台数、对亲戚信任度、今年累计借款额、家庭经济条件与农户进行土地规模经营存在显著相关性。(4)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可知,影响不同年龄段农户群体进行土地规模经营的因素有所差别,参加非农培训、房屋居住类型、借款难易程度对中青年农户群体影响关系不大,但对中老年农户群体存在相关性,对其产生影响。对亲戚的信任程度和困难时可借款五万元的人数这两个因素都对中青年农户群体有所影响,但都与中老年农户群体关系不大。
其他文献
本文探究了安徽省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效率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对完善安徽省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安徽省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为研究对象,首先,系统分析了安徽省农业发展整体概况和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演进与实施进展,总结出当前制约安徽省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实施的主要问题。进而,利用DEA模型测算了2008-2020年安徽省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效率
化肥在农业生产中作为重要的投入品,过量施用,不仅会造成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且还会降低作物的免疫力,对农产品安全产生威胁。基于目前安徽省化肥施用过量、有机肥施用技术利用率低造成的农产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研究农户有机肥替代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为了探究农户使用有机肥受哪些因素影响,选取安徽省合肥市、安庆市、滁州市、马鞍山和县等地作为调研区域,运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对农
耕地保障了人类生存物质的来源,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耕地总量少,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然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耕地规模与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耕地抛荒等问题较为严峻,因此亟需对当前耕地抛荒现状进行全面剖析,为耕地保护政策的完善和制定提供依据。本文以中国东部经济较为发达且人地矛盾突出的浙江省平阳县为例,基于遥感、GIS分析、R语言等技术,提取
农业文化遗产是历经几千年形成的物质和非物质文明,同时也是农耕文化的载体。联合国于2002年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国在2012年响应并参与了该项目。本文以此为背景,选择了黟县古香榧群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它的作用、发掘利用它的内在价值,会给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农旅结合以及遗产地特色农业生产体系的保护带来巨大作用。农户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和直接参与者,对遗产的保护态度影响着农业文
畜牧业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农村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我国畜牧业还面临着发展质量效益不高、支撑保障体系不完善、抵御各种风险能力偏弱等突出问题,其中养殖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出效益较低,严重影响着我国畜产品的全球市场竞争力。因此,掌握畜牧业生产效率和进一步探索影响其效率的关键因素对提升我国畜牧业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现阶段畜牧业发展及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为满足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要求,电机控制器壳体通常采用铝合金压铸件,而铸件裂纹是其常见的缺陷形式。针对某电控壳体的裂纹缺陷,从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力学性能、模流、脱模过程等方面进行失效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脱模过程中的顶杆作用力是导致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对顶杆位置进行优化,并进行仿真和试验验证,优化后的顶杆位置可以有效避免压铸裂纹的产生。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制定科学规划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指导。本文首先采取文献方法和理论方法,梳理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发展的相关材料,确定五沟镇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规划实施的原则、思路和要点。其次,采取田野调查的方法,多次深入五沟镇及周边地区充分把握了五沟镇农业发展的条件、机遇和挑战。再次,通过访谈调研,掌握了五沟镇的相关数据,为五沟镇农业现代化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废弃物排放快速增加,农业“立体污染”日益严重。农业废弃物资源潜力巨大,促进其循环利用和产业化发展,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业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农业废弃物中,废旧地膜尤为突出。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农膜覆盖栽培技术后,农膜使用量和覆盖量不断增加,但农膜在带来农作物产量增加的同时也引起了严重的废旧农膜污染问题。为有效治理废旧农膜污染,切实推进农业绿色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加速,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逐渐被以石油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取代,尤其是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破坏了中国数千年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国外一种致力于环境友好,保证食品健康和构建生产者与消费者互信互助的新型农业模式—社区支持型农业(以下简称“CSA”)被引入中国,并在中国“新农人”们的不断创新与探索中,创造出一条条属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不断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也更加完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在进行我国农业产业化实践中自发探索形成的,促进农户与市场衔接,进行产业化生产,代表着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创新。联合体以龙头企业主导经营,合作社为服务纽带,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为生产基础,各主体独立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