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耕地保障了人类生存物质的来源,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耕地总量少,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然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耕地规模与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耕地抛荒等问题较为严峻,因此亟需对当前耕地抛荒现状进行全面剖析,为耕地保护政策的完善和制定提供依据。本文以中国东部经济较为发达且人地矛盾突出的浙江省平阳县为例,基于遥感、GIS分析、R语言等技术,提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保障了人类生存物质的来源,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耕地总量少,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然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耕地规模与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耕地抛荒等问题较为严峻,因此亟需对当前耕地抛荒现状进行全面剖析,为耕地保护政策的完善和制定提供依据。本文以中国东部经济较为发达且人地矛盾突出的浙江省平阳县为例,基于遥感、GIS分析、R语言等技术,提取了平阳县2000-2018年地块尺度的耕地抛荒信息,分析了平阳县抛荒耕地的数量及空间分布变化规律,探究了耕地抛荒的影响因素,最后对平阳县2025年耕地利用趋势进行了预测,识别耕地抛荒高风险区域,并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和对策建议。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数据,提取了平阳县2000-2018年间地块尺度耕地抛荒信息,并分析了平阳县耕地抛荒的数量变化、重心转移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近20年的时间里平阳县抛荒的耕地面积由442公顷增加至5797公顷,抛荒耕地的面积增加了5355公顷。抛荒的热点区域和重心最初均位于县域西部山区,这是由于西部山脉纵横,海拔高、坡度大,不利于耕作,极易发生抛荒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抛荒的热点区域及重心开始向平阳县东部偏移,耕地抛荒也不再局限于山区耕地,开始向平原地区扩张。(2)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对引起平阳县2000-2018年发生耕地抛荒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间段内,海拔高度和坡度均对耕地抛荒现象的发生产生了较大影响,海拔越高、坡度越大的山区耕地抛荒现象越严重;距离因素对耕地的抛荒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邻近因素在2000-2010年间对耕地抛荒的扩张影响较大,但在2010-2018年影响减弱。(3)基于平阳县2000年、2010年及2018年耕地抛荒的分布情况,借助FLUS模型对平阳县2025年耕地抛荒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位于平阳县西北部山区的凤卧镇、腾蛟镇以及南雁镇是发生抛荒的高风险地区,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会有较大面积的耕地被抛荒。此外,鳌江镇及海西镇附近山区发生抛荒现象的概率相对较高。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庐江县233户水稻经营主体的微观调查数据,构建DEA-Tobit模型测度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水稻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借以比较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水稻生产效率,为水稻生产效率提升、水稻生产组织形式的优化及产业振兴政策的制定提供实证决策支持。效率测算结果表明:各类农业经营
在我国政府主张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实现绿色低碳,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背景下,“绿色”的概念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对于一些农业企业来说,完全选择农产品绿色生产成本或高,且市场需求受消费者偏好影响。此外政府不仅对社会民众的绿色环保消费观念起引导作用,同时也激励农业企业进行绿色发展。结合现实因素考虑预期后悔和企业过度自信对绿色农产品企业进入市场与普通农产品企业竞争的时机选择问题。此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目标,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9年聚焦“三农”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农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对实现农业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人力资本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被反复强调,在企业中人力资本也是有价值的、难以模仿的具有主观能动
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驱动农村人口转移速率不断加快,受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等重驱动因子影响,“空心村”与“空心房”问题已成为制约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问题。滁州市辖区地处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层,城乡资源单向流动性十分明显,因此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评价、潜力测度分析及优化调控研究可为同类地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定位引导。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特征规模数量上,人均
<正>主题墙作为班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运用观察、问卷、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昆山某幼儿园小班的主题墙创设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背景及意义幼儿园环境可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主题墙作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危及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农业绿色生产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对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调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供应链管理中,上下游各主体通过相互合作与信息共享,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增强了供应链主体之间的信任度,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本文首先利用统计年鉴数据以及通过对皖鲁两省部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实
“三线建设”是我国上个世纪60-80年代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在遵从中央统一领导方针下,在1964年开始筹备建设,是新中国对国防和工业体系建立的重大战略。为中西部地区以后的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原“三线厂”进行了大规模的搬迁,“三线建设”时期——作为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了历史的产物,并逐渐成为历史的记忆。但是大规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食品质量问题成为人民关注的热点。蔬菜作为传统经济作物,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之一,但目前其生产过程存在的过量施用农药化肥等各种不当行为,严重影响了蔬菜品质,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受全球绿色化发展浪潮的冲击,绿色防控技术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的优势更加明显,而绿色技术的合理运用正是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蔬菜产业绿色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县作为安徽省蔬
本文探究了安徽省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效率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对完善安徽省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安徽省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为研究对象,首先,系统分析了安徽省农业发展整体概况和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演进与实施进展,总结出当前制约安徽省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实施的主要问题。进而,利用DEA模型测算了2008-2020年安徽省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效率
化肥在农业生产中作为重要的投入品,过量施用,不仅会造成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且还会降低作物的免疫力,对农产品安全产生威胁。基于目前安徽省化肥施用过量、有机肥施用技术利用率低造成的农产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研究农户有机肥替代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为了探究农户使用有机肥受哪些因素影响,选取安徽省合肥市、安庆市、滁州市、马鞍山和县等地作为调研区域,运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对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