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海局部海域声速剖面和海流分布反演方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know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获取海洋环境参数是了解水声传播规律,掌握水声信道特性的基础,在水声学研究领域是不可或缺的。海水中声速的时空分布是影响水声传播最为重要的环境参数之一,对声传播规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海流会影响海水中的声线传播轨迹,进而影响声线的声传播时间,海流的运动还会产生多普勒效应。我国周边海域大部分都为浅海海洋环境,浅海海洋环境下声信号传播受海洋环境的影响要远比深海环境复杂,因此研究浅海海域声速和海流分布有着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浅海环境特点,对浅海区域声速剖面和海流分布反演方法进行了研究,分别提出了一种利用简正波掠射角反演局部海域的声速剖面和基于多点双向声传播时延差反演局部海域海流分布的方法,进行了相关的海上实验验证了这两种方法。因此研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基于简正波到达掠射角的局部海域声速剖面反演方法  该方法针对浅海局部海域环境特点,使用声源发射宽带长脉冲信号,以矢量水听器作为接收工具,从接收到的矢量信号中得到各阶简正波到达接收点时的掠射角,利用各阶简正波中不同频点信号的到达掠射角作为传播参量进行了声速剖面反演。  首先,基于射线-简正波理论建立声矢量信号模型,建立以各阶简正波中不同频点信号的到达掠射角为参数的局部海域声速剖面反演代价函数。  其次,获取掠射角需要对分离简正波,因此本文对基于Warping变换分离简正波方法的应用局限性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宽带长脉冲信号的Warping变换简正波分离方法,通过该方法实现了分离各阶简正波,通过复声强器法计算出各阶简正波中所需频点信号的到达掠射角。  然后,利用混合优化算法对代价函数进行求解。该混合优化算法由差分进化算法和量子粒子群算法组成,可以克服单一算法的缺点,提高寻优精度。  通过仿真分析了经验正交函数阶数、代价函数的灵敏度和参数失配等问题对反演精度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仅采用前三阶经验正交函数便可以准确表示声速剖面;反演精度与海深的变化量有关,但是影响很小;水平距离的变化对掠射角的影响很小;声源和水听器所处海水深度的变化会影响反演精度,但是在深度传感器的精度范围内,影响很小。  本文还进行了基于简正波群延迟和基于射线声学理论的最快到达本征声线传播时间的声速剖面反演研究,并将三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另外,为了提高声速剖面反演的计算速度,本文分别为三种方法提供了基于OpenMP的并行计算程序开发方法,均取得了较高的加速比,使反演速度得到了提高,其中基于简正波到达掠射角的反演方法在16核心计算机下加速比为11.21。  (2)基于多点双向声传播时延差反演局部海域海流分布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多点海域布置声源和垂直水听器阵,根据每两点之间的双向声传播时间差来计算两点之间的流速分量,通过建立多点之间双向声传播的海流结构模型,将各个方向上的流速分量合并运算可得到所围海域海流流速的大小、方向和垂直结构。  首先,基于射线声学理论建立了运动介质中的三维声线传播模型作为正演模型,在利用双向声传播时延差计算海流流速分量时,对目前已有的时延差计算海流的方法进行改进,考虑了海流对本征声线影响,改进后的计算方法可在收发双方本征声线不同的情况下计算出海流流速,同时可以获得声传播方向上的流速垂直分布结构。  其次,通过建立多点之间双向声传播的海流结构模型,将各个方向上的流速分量合并运算得到所围海域海流流速的大小、方向和垂直结构。  通过仿真验证了海流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并分析了海底深度、声源和水听器的位置等参数失配的误差影响。结果表明,海底深度失配对海流测量结果的影响最大;通过双向声传播实验的时延差运算,水平距离上的位置失配误差可以被修正缩小;水平距离的变化对掠射角的影响很小;声源和水听器所处海水深度的变化会产生误差,但是在深度传感器的精度范围内,影响很小。  (3)海上实验  论文最后通过海上实验对具体方法进行了验证,并根据实验需求研制开发了一体化矢量水听器和海上浮标两种实验设备。  在声速剖面反演实验中分别利用爆炸声信号和宽带长脉冲信号作为发射信号,进行了多种声速剖面反演方法的计算,并分别将各种方法的反演结果与实际测量所得声速剖面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论验证了理论仿真结果。  在海流分布反演实验中,利用从监听信号中提取出直达声信号与接收信号进行拷贝相关处理,得到了准确的接收信号多途结构,提高了获取传播时延差的精度。实验中计算获得的海流流速与实际测量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仿真结果。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之后,海洋观测网络技术的竞争备受瞩目。其中,固定式海底观测网用通讯光缆和供电电缆将分布于海底的多个海底观测站连接成网络,并最终与全球互联网相连,它的能源来
学位
本课题来源于我校正在研究的国家课题—船舶数字化智能设计。其目标是集成当前主流商用的软件系统,率先实现船舶设计业务流、数据流、信息流的数字化软件过程,体现高度集成的
随着精密制造和加工、精密光电装备以及航空航天等相关领域的发展,人们对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和测量加工的精度提出更严格和苛刻的要求。而限制结构稳定性和系统精度提高的关键因素就是振动干扰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低频微振动的影响。低频微振动的影响已经成为制约很多尖端科技发展的瓶颈。针对这种情况,本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气浮支承结构的主动减振系统(本文中简称为主动气浮减振系统)。该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精密加工车床,高精度测
自主行驶移动机器人在民用、医疗服务、军事以及太空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论文设计并实现了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提高了自制移动机器人的信息处理能力;并
本课题组耗费两年时间,独立研究开发了一套测试缆索张力的便携式智能仪器。本组对索力测试仪器的测试设备、测试方法和测试理论均做了一定的修正和改进,取得了理论和实践两方
船体结构中的板单元由于周边骨架的支持在受压失稳后并不会立即破坏,而是还能继续承受一定的压缩载荷直至崩溃,结构在崩溃前能够承受的最大载荷称为结构的最终极限强度。极限
脑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的一类常见多发病,由于脑组织的空间狭小,神经及血管稠密,致使脑肿瘤手术的风险较大,手术中稍有不慎就会使病人完全丧失某些功能,甚至破坏其它周围的脑
21世纪,随着对海洋的深入开发,水下成像技术在水下目标发现、海洋地理工程及海洋军事中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价值。水下视觉成为了制约水下作业的关键技术。但由于水对光的强
为适应组合导航计算机的微型化、高性能的要求,拓宽导航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论文进行了基于SoPC的组合导航计算机系统研究。 论文根据组合导航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要求,提出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