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简·奥斯丁《爱玛》的叙事艺术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qi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发展更迭,文学经典历久弥新。简·奥斯丁是十九世纪英国最负盛名的女作家,被誉为“散文中的莎士比亚”。在全世界范围内,简·奥斯丁都有一批忠实读者。这些读者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使经典作品长久流传。奥斯丁的作品并非在问世时就得到推崇,批评家们反复研究作品,才最终论证了经典作品的文学价值,使奥斯丁声名远扬。《爱玛》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品,描绘了世态人情,体现了简·奥斯丁高超的叙事艺术。国外学者对《爱玛》的叙事策略、叙事视角等展开研究,打下了良好的研究基础。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梳理中西学者对简·奥斯丁《爱玛》评论史,从中发现新问题,继续对《爱玛》的叙事艺术展开讨论和评价。本文将具体探讨《爱玛》的叙事结构、叙事人称、叙事方式、叙事时空等重要问题,以期补充国内《爱玛》的理论研究体系,为研究发展贡献力量。除了引言与结论部分,本文正文分为三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国内外学者对简·奥斯丁《爱玛》的研究现状、叙事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文本写作框架。第二章主要介绍《爱玛》的叙事特色,分析作品的叙事结构,深入探讨其中常见的叙事手法;分析作品的叙事话语,深入探讨由自由间接引语而引发的叙述者与人物的双重声音;分析作品的叙事策略,深入探讨反讽应用的独特魅力;分析作品的叙事时空、叙事节奏,深入探讨时空节奏变化赋予作品的张力。第三章主要介绍《爱玛》中奥斯丁叙事艺术对小说发展的贡献,探讨了奥斯丁叙事艺术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影响。基于上述研究与分析,结语部分指出在《爱玛》这一作品中,简·奥斯丁巧妙应用各种叙事技巧、叙事策略等,凸显了叙事的艺术性,使作品成为英国文学历史上的一枝独秀。
其他文献
当今信息社会就是一个学习型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与知识的急剧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创新的频率加快,对人的素质要求极高,相应的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国家保持竞争的动力和创新的活力。学习成为了我们的一项终身任务,而最为重要的是人要学会自主学习。新课改要求的学习方式更是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而目前的中学生具有数学课前预习的意识十分薄弱,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也没有科学的有效的预习
我国是养猪生产大国,养猪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养猪生产水平仍然较低,集约化程度不高,中小养殖场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近年来,为了提
针对分度式(A轴分度)加工圆周均布的多个相同的加工单元数控程序的独特性,利用Basic软件对其进行模块化设计,通过运行模块化程序自动生成数控加工程序,使数控编程更加简捷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