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新双方的贸易额迅速增长。到2007年1月,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新加坡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新第一大贸易伙伴马来西亚的距离正逐步缩小。在中国与新加坡的贸易中,异质类产品产业内贸易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这种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特征的贸易模式正是当今中新贸易发展趋势。同时它也成为推动两国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基础,阐述中国与新加坡贸易发展的政策背景、结构变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着重采用各种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新制造业贸易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了促进中新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有关政策建议。论文第一章基于国内外学术文献,阐述了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特征、形成机制和利益来源,从而进一步引出了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理论。第二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通过对中新两国贸易现状的陈述,基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统计年鉴2006》、欧盟统计局1993—2003年99类中新产品贸易数据以及中新经贸网中两国主要进出口商品数据,采用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和TCD贸易结合度指数分别对贸易产品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中新两国正逐步从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且发展势头迅猛。(2)中新两国正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且制造业中的工业制成品贸易正逐步成为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的核心。第三章基于前两章的研究,从微观角度和宏观方面总结归纳出促进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各类动因。其中,中新两国人均GDP与其产业内贸易无正相关性是本论文的独到见解。第四章立足于前三章的论述、证明、探讨,提出目前制约中新双边贸易的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以此来促进中新两国的产业内贸易结构能够由垂直型向更高的建立在自主品牌基础上的水平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