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选取患者年龄、孕产次数、性伴侣数、烟酒史、文化程度、妇科症状、体征、TCT-HPV、流行病学等参数作为量表的自变量进行问卷调查及后期的研究分析,收集的数据后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自变量与宫颈疾病发生的相关性,对这些自变量进一步量化分分析,最后设计一种新型的宫颈癌筛查风险评估量表,并对其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验证分析,最终希望该量表为临床宫颈癌筛查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市立医院妇科门诊2015年12月-2016年6月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其中宫颈良性病变组132例(宫颈炎症性疾病)和宫颈病变组6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采用u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这些自变量差异性及与宫颈疾病的相关性,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曲线分析引出风险阈值,最后根据筛选后的自变量及其OR值制定出“宫颈筛查风险评估量表”(the Cervix Screening Risk Assessment Scale CSRAS,L-Y-01)。最后另召集70名新的患者进行重新评估并验证该量表。结果本研究结果建立了一种新的宫颈筛查数字化模型,引出了12分的风险阈值。根据该风险量表,如果患者筛查总分值<12分,其最终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更倾向为良性病变,从而可以避免有创性的检查和过度治疗;相反的,如果总分值≥12分,则倾向为非良性病变,需转诊阴道镜进一步检查;可以降低因个别检查的假阴性或假阳性导致的误诊和漏诊。结论实验结果显示,风险阈值可以用于宫颈疾病筛查的风险量化评估,并且本实验量表的设计的理念与现行的“风险量化、分层管理”的理念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