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ndlin和β-tubulin基因在雌性虹鳟二、三倍体性腺发育中的表达与定位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ersonv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是隶属于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大麻哈鱼属(Oncorhychus)的一种典型的冷水性养殖鱼类。虹鳟性成熟时,能量多用于满足性腺发育和维持第二性征以及生殖行为,导致二倍体虹鳟肉质和外观品质下降。三倍体雌性虹鳟的卵母细胞发育受到完全抑制,性腺发育异常恰消除了由性成熟引起的不良结果。然而目前三倍体雌性虹鳟性腺败育的深层机理方面的研究并不详尽。在本实验室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本研究继续就三倍体虹鳟卵母细胞发育阻滞进行分子调控机制探究。由于三倍体雌性虹鳟有三套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偶线期,即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紊乱,使得减数分裂不能正常进行,无法排出成熟配子,导致不具备受精能力。Spindlin(Spin)基因在前期的研究中被证明是减数分裂纺锤体相关的母体效应因子,且从卵母细胞到早期胚胎发育的过渡期间,在细胞周期调节中发挥作用。而β-Tubulin属于细胞骨架结构物质,在性腺发育中,有保持卵细胞形态、协调细胞内物质交换以及辅助细胞增殖等功能。两种基因在性成熟阶段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以减数分裂相关调控机制为切入点,选取二、三倍体雌性虹鳟240-330 dpf(days post fertilization,dpf)发育时期,对Spindlin与β-Tubulin基因进行克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组织切片、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了二、三倍体雌性虹鳟卵母细胞不同发育阶段减数分裂进程中的表达差异情况及不同时期两种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从而探明三倍体雌性虹鳟在性细胞增殖分化异常的调控关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Spindlin基因cDNA 4,529 bp(Gen Bank登录号:MN378564),命名为Os Spindlin。其中3’非编码区(UTR)和5’非编码区(UTR)分别长3,662 bp、141 bp,开放阅读框(ORF)长726 bp,编码241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序列的相对分子量为28.3 KD,理论等电点值为5.94,无跨膜结构。同源性分析表明,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与银大马哈鱼(Oncorhynchus kisutch)同源最高,高达99.59%。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虹鳟与大鳞大马哈鱼(Oncorhynchus tshawytscha)和红点鲑(Salvelinus alpinus),聚为一支。Os Spindlin基因在二倍体与三倍体雌性虹鳟在胚胎发育各时期均有少量表达,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在受精卵时期表达量最高。同一发育时期,二倍体虹鳟的Os Spindlin基因相对表达量都高于三倍体虹鳟,二倍体与三倍体虹鳟的受精卵时期、8细胞期和尾芽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其他时期并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Os Spindlin基因在虹鳟成鱼卵巢、肾、肝、脾、肌、鳃、心、眼、肠、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对于雌性虹鳟二倍体,在受精后240-300 dpf发育阶段,Os Spindlin基因在卵巢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对于雌性虹鳟三倍体,该基因在240-330 dpf阶段的表达量显著上升。同一发育阶段中,Os Spindlin基因在雌性虹鳟二倍体卵巢中的表达量较雌性虹鳟三倍体相对较高,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pin蛋白在240-330 dpf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对于二倍体雌性虹鳟,Spin蛋白在240 dpf表达量最高,在270 dfp降低,270-330 dpf呈现上升趋势,与二倍体虹鳟相比,三倍体虹鳟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相同时期,二倍体与三倍体虹鳟Spin蛋白的表达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发现,雌性虹鳟二倍体在240 dpf阶段,Spin蛋白在初级卵母细胞核内信号最强,在270-330 dpf阶段逐渐减弱;三倍体虹鳟卵巢在240-330 dpf发育阶段,在卵原细胞中信号逐渐增强。上述研究表明,三倍体雌性虹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与Os Spindlin基因的低表达有关。2、通过克隆得到虹鳟β-tubulin基因开放阅读框1,533 bp,获得Gen Bank登录号:MN931398,编码424个氨基酸。通过对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分析,虹鳟β-Tubulin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为47.5KD,理论等电点值为4.73,不稳定指数为38.85,此蛋白为不稳定蛋白。该基因无信号肽,无跨膜螺旋区。β-Tubulin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在硬骨鱼类中,虹鳟与银大马哈鱼(Oncorhynchus kisutch)同源最高,为94.37%。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虹鳟β-Tubulin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鲑科鱼类比对单独为一支,与大西洋鲑(salmo salar)与大鳞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tshawytscha)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硬骨鱼类与哺乳类基本分为两支,其中与鸡的亲缘关系最远,其他鱼类亲缘关系介于两者之间。β-tubulin基因在二、三倍体雌性虹鳟在胚胎发育时期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总体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在2细胞期表达量最高,是受精卵、8细胞期、16细胞期和桑葚期的28.4、7.2、7.9和9.5倍,与二倍体虹鳟相比,三倍体虹鳟在受精卵到2细胞期有相同的上升趋势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发育时期,β-tubulin基因在二倍体虹鳟的表达量均高于三倍体虹鳟。β-tubulin基因在成鱼二倍体雌性虹鳟的鳍、肾、肝、脾、肌、鳃、心、眼、肠、卵巢等10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卵巢组织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各组织(P<0.01)。通过分析β-tubulin基因在二三倍体雌性虹鳟成鱼卵巢组织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相对表达量,在240-330dpf发育阶段,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70 dpf表达量最高,是240 dpf、300 dpf和330 dpf的1.2、2.2和2.8倍。270 dpf与240 dpf表达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后期表达量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三倍体虹鳟在240-330 dpf发育阶段,总体趋势与二倍体虹鳟卵巢相对表达量相同,在240-270 dpf阶段,β-tubul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的上升,在270 dpf表达量最高,且240 dpf与270dpf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然而270-330 dpf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而言,β-tubulin基因在同一发育阶段中,二倍体虹鳟较三倍体虹鳟表达量相对较高。微管蛋白β-Tubulin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分析,β-Tubulin蛋白与Spin蛋白在各时期性腺表达趋势不同,在240-330 dfp发育阶段,β-Tubulin蛋白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表达趋势,在270 dpf发育阶段表达量达到最高,然而二三倍体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他各时期,二、三倍体虹鳟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卵巢组织蛋白定位结果显示,对于二倍体雌性虹鳟卵巢,在240-330 dpf,阳性信号主要集中在细胞质,且信号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这与Spin蛋白的动态变化有所不同。与二倍体雌性虹鳟相比,三倍体虹鳟卵巢在240-330 dpf阶段,信号多集中在卵原细胞簇间隙的滤泡细胞和支持细胞中,卵原细胞上信号较弱。结果表明,三倍体虹鳟卵细胞在增殖分化过程中表现出的异常,与微管β-tubulin基因低表达及亚细胞定位有关。通过本实验结果可得出,在三倍体雌性虹鳟性腺在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成熟受阻,可能与Os Spindlin和β-tubulin基因的低表达量和Spin和β-Tubulin蛋白在二倍体与三倍体雌性虹鳟卵巢中动态分布差异有关,这对进一步揭示三倍体性腺败育提供有力证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吻合神经血管股薄肌游离肌瓣在晚期面瘫中的临床应用,包括供体神经与受体血管的选择及术后疗效等。方法2012年2月~2019年6月,共收治50例不同原因致面瘫患者,筛选其中应用吻合血管神经股薄肌游离肌瓣移植治疗晚期面瘫共17例,其中男8例,女9例;年龄13~46岁,平均23岁。应用跨面神经12例、咬肌神经5例。跨面神经组手术分两期,一期行跨面神经移植,二期行吻合血管神经股薄肌游离肌瓣移植;咬肌
目的:由美国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公司开发的硼替佐米,通过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套细胞淋巴瘤,是首个人工合成的蛋白酶体抑制剂。本课题以硼替佐米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化合物,期望克服其耐药性或降低副作用,并对其体外酶活性进行评价及分子对接研究,为硼替佐米类似物的进一步结构改造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以硼替佐米为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致使西方文化开始渗入中国,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各种价值观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方文化极大地冲击了我国的教育,
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愈加复杂,呈现网络化特征,使得乘客在城市轨道交通出行中,存在多条可选择的出行路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突发事件是影响其正常、安全运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根据自身的选择偏好重新进行路径决策,易造成线路之间客流分布不均,甚至可能会造成局部区域过度拥挤,从而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因此,有必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下的场景研究乘客的
随着全世界范围对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空间太阳能发电概念为全面开发利用空间太阳能提供了可能。由于空间太阳能发电需要通过微波电能传输技术才能将电能传送到地面,所以与传统能源(煤炭/石油/核能)类似,空间太阳能发电必然影响地球环境,尤其是使用高功率微波长时间、固定位置穿透大气层并长期照射地面接收站。因此我们必须分析和研究空间太阳能发电对环境的影响。由于发射天线会影响地面接收天线不同位置处的功率密度,因
在移动网络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光纤的应用也不断增加,现代光纤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光通信带来了飞速的发展。光子准晶光纤(PQF)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结构光纤,凭借高双折射、可控色散等优良特性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也在许多光学领域上有着重要应用。研究表明,通过改变光子准晶光纤的结构能够使得光纤的光学特性发生变化,通过调节这些参数的变化来实现所需要的光学特性。本文首先对不同结构对光学特性的影响做了简单分析,在此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不断更新,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怎样素质的人,才能适应新世纪社会的发展?拥有什么能力的人,才能推动社会发展?是各个国家教育部门思考的首要问题。根据我国提出的“立德树人”等教育目标,确定高中化学学科的教育价值在于学生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高中化学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以两种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例,
牛胚胎的体外生产和其他辅助生殖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胚胎的IVP仍面临着一些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优质胚胎产业化生产更广泛的实施,包括体外卵细胞成熟后卵母细胞质量下降和胚胎的质量降低,氧化应激等是卵母细胞质量和胚胎发育的重要机制。本研究旨在探究广谱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CCC)对牛卵母细胞的影响以及在受损卵母细胞中补充褪黑素(MLT)对卵母细胞质量及后续发育过程中对胚胎的影响。本研究主要
黑龙江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热量资源是玉米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常需通过抢前抓早来确保玉米的产量,春季玉米播种期的确定对玉米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深入研究不同播期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选择哈尔滨地区常用的品种先玉696为试验材料,2018年、2019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哈尔滨科技园区(哈尔滨市民主乡)的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共
背景:转移是头颈部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构建高度模拟体内HNSCC转移特征的细胞模型对阐明HNSCC转移机制具有重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