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P环化水解酶1在肝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zhang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GTP环化水解酶1(GCH1)在肝细胞癌组织和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背景和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理类型。代谢重编程是包括肝癌细胞在内所有肿瘤细胞的特征之一。积极寻找HCC的代谢调节因子,对于深入理解代谢重编程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GTP环化水解酶1(GTP cyclohydrolase 1,GCH1)是四氢生物喋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从头合成途径的限速酶。本部分拟探讨GCH1在肝细胞癌组织和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我们使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细胞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以及永生化肝细胞MIHA和肝癌细胞中GCH1的表达水平。同时,我们使用甲基化特异性PCR评估GCH1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2)基于组织芯片,我们在两个独立的队列中分析GCH1表达水平和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的关系,并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GCH1表达水平与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与癌旁组织或永生化肝细胞MIHA相比,GCH1在肝细胞癌组织或肝癌细胞中普遍低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显示:GCH1在HCC中的低表达是由于启动子区甲基化造成的。(2)在重庆队列中,GCH1表达水平与性别(P=0.02),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P<0.01)、肿瘤大小(P<0.01)和肿瘤数目(P=0.02)显著相关;在四川队列中,GCH1表达水平与甲胎蛋白水平(P=0.01)、ALT水平(P=0.02)、肿瘤大小(P=0.02)和肿瘤数目(P=0.02)显著相关。在重庆和四川队列中,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GCH1低表达组HCC患者的总生存率(P<0.01)和无复发生存率(P<0.01)显著低于GCH1高表达组;同时,多因素Cox回归提示:GCH1表达水平是HCC患者总死亡率和无复发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GCH1由于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肝细胞癌组织和肝癌细胞中普遍低表达;GCH1低表达是HCC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第二部分GCH1沉默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背景和目的:既往研究发现:GCH1能够促进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和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以及人胶质母细胞瘤的生长。本部分拟探讨GCH1表达水平的改变对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诱导血管发生等表型的影响。方法:(1)我们使用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EdU实验以及HCC皮下移植瘤模型评估GCH1表达水平的改变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2)我们使用划痕实验评估GCH1表达水平改变对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3)我们使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脉管形成实验评估GCH1表达水平改变对肝癌细胞诱导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4)我们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CH1表达水平改变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5)我们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GCH1表达水平改变对cleaved caspase-3、Bax和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EdU实验显示:GCH1过表达会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活力(P<0.05)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而GCH1沉默则具有相反的效应。同时,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显示:GCH1沉默组的移植瘤重量(P<0.05)和体积(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2)流式细胞术显示:GCH1过表达会促进细胞凋亡(P<0.05),而GCH1沉默则会抑制细胞凋亡(P<0.05);Western blotting实验显示:GCH1过表达会促进cleaved caspae-3和Bax的表达、抑制Bcl-2的表达;GCH1沉默则具有相反的效应。(3)划痕实验显示:GCH1表达水平改变对肝癌细胞迁移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脉管形成实验显示:GCH1表达水平改变对肝癌细胞诱导血管形成的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GCH1低表达会显著地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而对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和诱导血管形成能力无显著影响。第三部分GCH1沉默的促增殖效应是BH4合成减少的直接结果背景和目的:GCH1是BH4从头合成途径的限速酶,催化GTP转化为二氢新蝶呤三磷酸盐。本部分的研究目的是明确GCH1在HCC中的生物学功能是否依赖于其催化产物BH4。方法:(1)我们使用BH4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检测GCH1过表达和沉默之后细胞内BH4水平的变化。(2)我们通过CCK-8实验和HCC皮下移植瘤模型明确外源性BH4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BH4合成减少是否介导了GCH1沉默的促增殖效应。结果:(1)GCH1过表达之后,细胞内BH4水平显著上升(P<0.05);而GCH1沉默之后,细胞内BH4水平显著下降(P<0.05)。(2)CCK-8实验显示:BH4在体外能够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同时,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显示:BH4处理组的裸鼠皮下瘤的体积和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裸鼠皮下瘤的体积和重量。(3)回复实验显示:外源性BH4能够逆转GCH1沉默的所带来的促增殖效应。结论:BH4在体内外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均具有抑制效应;BH4从头合成的减少介导了GCH1沉默在HCC中的促增殖效应。第四部分GCH1沉默通过激活ASK1/p38信号来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背景和目的:第1-3部分的实验发现:GCH1沉默会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本部分拟探讨GCH1沉默促进肝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1)我们使用Western blotting来筛选常见的肿瘤信号通路,并进一步通过RT-qPCR来检测下游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2)我们使用SB203580和si RNA进行回复实验以明确p38信号是否介导了GCH1沉默所带来的促增殖效应。(3)我们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SK1磷酸化水平的改变,并使用ASK1信号的抑制剂selonsertib来明确ASK1信号是否是p38信号的上游。结果:(1)Western blotting实验发现:GCH1沉默激活了p38信号;同时,RT-qPCR实验发现:GCH1沉默之后,p38信号正向调节的下游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2)SB203580抑制了p38信号的激活,并且逆转了GCH1沉默所带来的促增殖效应。(2)RNAi实验发现:沉默p38α或p38γ会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同时沉默p38α和p38γ会逆转GCH1沉默所带来的促增殖效应。(3)Western blotting实验发现:GCH1沉默上调了ASK1的磷酸化水平;在使用selonsertib抑制ASK1信号后,p38信号也受到显著抑制。结论:GCH1沉默通过激活ASK1/p38信号通路来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第五部分O2·-的增加是GCH1沉默激活ASK1/p38信号通路的中间环节背景和目的:上述实验表明:GCH1沉默通过激活ASK1/p38信号通路来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本部分拟探讨GCH1沉默是如何激活ASK1/p38信号通路的。方法:(1)我们使用Western blotting来检测BH4对ASK1/p38信号通路的影响。(2)我们使用DHE荧光探针检测BH4对细胞内O2·-水平的影响。(3)我们使用氧自由基清除剂NAC来进行回复实验,以明确O2·-水平的增加是否介导了GCH1沉默所致的ASK1/p38信号的激活。结果:(1)Western blotting实验发现:BH4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了ASK1/p38信号通路的激活。(2)GCH1沉默会通过抑制BH4的从头合成来上调细胞内O2·-水平。(3)回复实验显示:O2·-水平的增加介导了GCH1沉默所致的ASK1/p38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GCH1沉默通过促进细胞内O2·-的产生来激活ASK1/p38信号通路。
其他文献
背景顺铂(DDP)是多种肿瘤(如卵巢癌、肺癌)的一线化疗药物,但治疗过程中逐渐产生的耐药性将最终导致治疗失败。“CPG2-ZD2767P”属于“酶-前药”体系,其活性分子为ZD2767D;“CPG2-ZD2767P”可实现肿瘤靶向治疗,在初步临床试验中受限于毒性,且对ZD2767D之药代(PK)特征迄今未阐明。基于超声空化可提高血管、细胞膜通透性,进而影响肿瘤组织、细胞PK的特性,本实验室发展了“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PDAC癌组织缺乏血管供给,肿瘤组织发生纤维化改变,同时肿瘤内部一系列代谢改变,使得胰腺癌至今治疗方法十分匮乏,使其获得“癌中之王”称号。全世界肿瘤患者中,PDAC的预后极差,五年存活率不足5%,这与PDAC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以及缺乏有效治疗方式等有关。而对于PDAC在人体内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能够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重要依据。有研究发现I
背景:抑郁症是一种基因与环境交互影响的重大精神疾病,具有高患病率、复发率和致残率的特点。研究发现抑郁症患病率在全球约为4.4%,患病的人数高达3.22亿,已成为全球首要致残原因。既往抑郁症发病机制学说众多,但都无法全面解释抑郁症发病的确切机制。目前抗抑郁药物作为抑郁症治疗的常用方法,却仅有不到一半的患者在接受首次治疗后完全缓解,因此抗抑郁药疗效差异的成因也亟待阐明。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肠道微生物组
研究背景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多认为是由遗传、心理及环境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快感缺失、兴趣减退等。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在未来两年内,抑郁症或将成为全球致残的首要原因。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探索抑郁症发病机制,提出了多种假说,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微生物-肠-脑轴”可能在抑郁症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肠道,作为机体最大最直接的外环境,其内栖居
背景: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致死性恶性肿瘤。卵巢癌黏膜组织来源复杂,约90%为上皮性卵巢癌。约75%的卵巢癌患者为高级别上皮性卵巢癌,起病迅速,极具侵袭性,常伴随广泛的盆腹腔转移,预后极差,机制不明。自噬是一种溶酶体依赖的自然降解过程,主要通过降解细胞自身组分来维持细胞稳态。自噬究竟发挥促癌或是抑癌效应与肿瘤不同遗传背景及进展阶段相关。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March5,ALKBH5等可通过上调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孕期暴露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对子代大鼠前额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乙醛脱氢酶1A1(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1,ALDH1A1)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影响,以探讨VPA诱导孤独症样行为的可能机制。方法:(1)VPA诱导的孤独症样模型的建立:雌性成年大鼠与雄性交配后被随机分为VPA组和对照(CON)组
第一部分肽功能化重组高密度脂蛋白纳米粒的构建及表征检测目的:制备肽功能化重组高密度脂蛋纳米粒。检测纳米的形态、粒径分布、表面电位。检测纳米粒对GANT和PTX的包封率、载药效率以及纳米粒的药物释放特性。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肽功能化重组高密度脂蛋纳米粒tLyP-1-rHDL-PTX/GANT61。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结构,并采用激光粒径仪检测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和表面电位。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诊疗一体化纳米技术因其具有良好的成像能力及高效递送水平和较好的疾病治疗效果,在抗肿瘤药物设计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的纳米诊疗系统对于肿瘤组织的时空特异性效应的局限性,使其高效治疗和精准成像的目标难以实现。因此,设计解决时空可控的高效诊疗一体化系统成为纳米药物研究的迫切需求。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利用二氢卟吩e6(Ce6)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属性,及
第一部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灰质不对称性的MRI研究目的目前关于脑不对称性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AD相关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方面。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包括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mild v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相关的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无菌鼠孤独症样行为之间的关系,初步探索ASD相关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影响无菌鼠孤独症样行为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纳入年龄2-6岁的5名正常发育(typical developing,TD)儿童和5名ASD儿童作为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