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引导人们关注教育中非理性的一面,尤其强调对情感层面的关注,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对于儿童个体来说,情感是儿童道德发展的起点,情感表达是儿童与社会接触的最初的联系方式。情感在人的道德形成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和研究道德情感。
同情感是一项基本的道德情感,家庭环境是培育儿童同情感最重要的初级场所。儿童同情感的发生是在与他人,尤其是家庭成员的交往过程中,通过亲人之间的情感表达,以及家庭环境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经由移情来逐渐理解亲人、同伴以及他人的处境,诱发其与生俱来的道德天性,并通过不断增加和扩大的社会交往活动以及个体不断的社会化,实现“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
培育儿童的同情感,可以引发儿童的道德动机,通过激活他们头脑中特定的道德准则而对其道德判断产生影响,强化儿童的道德价值观,形成更多是非、善恶的观念,促进其内化为儿童内在的需要,进而引发更多的道德行为。
对儿童的溺爱导致儿童过分自我中心,以及家长的错误观念和粗暴的管教方式,导致的儿童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都是导致儿童不能发展良好的移情能力,最终缺乏同情感的重要因素。家长作为儿童同情感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他人,要重视对儿童道德的培育,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情感交流,促进儿童移情能力的发展。同时以身作则,为儿童创设信任和安全的家庭环境,促进儿童同情感的生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