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同情感的发生及其育德价值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emy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引导人们关注教育中非理性的一面,尤其强调对情感层面的关注,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对于儿童个体来说,情感是儿童道德发展的起点,情感表达是儿童与社会接触的最初的联系方式。情感在人的道德形成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和研究道德情感。   同情感是一项基本的道德情感,家庭环境是培育儿童同情感最重要的初级场所。儿童同情感的发生是在与他人,尤其是家庭成员的交往过程中,通过亲人之间的情感表达,以及家庭环境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经由移情来逐渐理解亲人、同伴以及他人的处境,诱发其与生俱来的道德天性,并通过不断增加和扩大的社会交往活动以及个体不断的社会化,实现“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   培育儿童的同情感,可以引发儿童的道德动机,通过激活他们头脑中特定的道德准则而对其道德判断产生影响,强化儿童的道德价值观,形成更多是非、善恶的观念,促进其内化为儿童内在的需要,进而引发更多的道德行为。   对儿童的溺爱导致儿童过分自我中心,以及家长的错误观念和粗暴的管教方式,导致的儿童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都是导致儿童不能发展良好的移情能力,最终缺乏同情感的重要因素。家长作为儿童同情感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他人,要重视对儿童道德的培育,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情感交流,促进儿童移情能力的发展。同时以身作则,为儿童创设信任和安全的家庭环境,促进儿童同情感的生成和发展。  
其他文献
从张占一先生于1984年提出“交际文化”与“知识文化”两个概念起至今,在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界,关于如何对文化进行分类的问题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虽然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对于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在马里巴马科公社的公立小学中班级规模和教师策略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在马里普及小学教育计划之后的公共课堂中教师所采用的课堂教
军事化管理是提高军校地方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管理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现实需求,社会迫切需要政治信念坚定、纪律观念严明、行为习惯良好的人力资源
职业压力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我国教师普遍承受着较重的职业压力。不同类别的教师压力有所不同,尤其是工作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教师,由于教学工作和教育对象的特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技术对闭链主动测试时的下肢关节在不同蹬伸位置下的位置觉变化进行研究,同时通过此技术与平衡测试中的感觉整合实验结合,对本体感觉在平衡中所起的作用进行
在我国,高考招生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高考在我国人民心中具有神圣地位。但是,作为一种人才的选拔制度,高考并不完美,它的弊端是明显的。为了弥补高考招生制度中过于僵化、
TPACK,全称“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作为信息时代教师知识的一个新框架,全方位地涵盖了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技术知识三个基本要素,无疑可以作为信息时代合格教师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