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血清C反应蛋白相关性分析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i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血清C-反应蛋白相关性。  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潮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1天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进行血清 C-反应蛋白(CRP)及颈动脉斑块的检测、并对治疗前后的病人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旨在探讨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纳入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通过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患者;经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成像检查并确诊;发病1天内入院;所有患者对实验知情。排除标准:入院时或住院期间合并感染、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风湿,发病前1个月内外科手术史和严重创伤者。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易损组(36例。伴易损斑块),和稳定组(30例。伴稳定斑块),无斑块组(30例)。动态观察颈动脉超声、血清CRP、NIHSS情况,比较血清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在发病1天、7天、15天、30天、90天分别使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斑块情况及使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定时对患者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分。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将所有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无斑块组在发病1天、7天、15天与稳定组比较,稳定组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两组在30天、90天血清 CRP水平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无斑块组与易损组在发病1天、7天、15天、30天、90天比较,易损组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易损组与稳定组血清 CRP水平比较,易损组血清 CRP水平明显升高。易损组发病1天、7天、15天例数为36,30天、90天易损组例数分别为26、6。稳定组在发病1天、7天、15天例数为30,发病30天、90天例数为40、60,无斑块组例数不变。易损组与稳定组、无斑块组比较,易损组1天、7天、15天、30天、90天的NISSH均值明显高于其余两组的NISSH均值。  结论:  1.缺血性脑卒中伴颈动脉易损斑块与无斑块患者比较,血清 CRP从急性期至恢复期一直呈显著升高,可持续至少90天。  2.缺血性脑卒中伴颈动脉稳定斑块患者与无伴斑块患者比较,其血清 CRP,急性期两周呈显著升高。  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经系统治疗,90天后复查,发现部分颈动脉易损斑块可转化为稳定斑块,差异有显著性。  4.缺血性脑卒中伴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程度,均较稳定组与无斑块组差,差异有显著性,故易损斑块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指标之一。
其他文献
在推进法治中国过程建设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发展前进中的问题是必须要解决好的关键一步.这就需要在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方面下大
工会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企业凝聚力的有效载体.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职工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工会职工文化建设的发展仍
现如今的社会环境网络特征逐渐突出,教育领域也开始逐渐趋向于信息化方向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教师需要以网络为载体,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一定的环境和载体,从而保证学
数与形,在数学领域中,是产生最早,最为古老的基本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两者是能够达成转化的.在中学阶段,数、形两大部分的研究是贯穿始终的,这两者的联系可称之为数形结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升,但是我国的贫困人口数量仍然不能忽略,我国贫困地区和人口的特点是分布范围较广,而且收入十分低下,我国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和
体育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校往往也会忽视它的存在.体育并不是供学生玩耍的学科,它也是一种学习,一种对运动的学习.有句名言是这么说的“生命在于运动”,然而
一个高质量的课堂导入很容易把小学生从纷乱的思绪中拉回到课堂学习中来,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到集中.但是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却并不重视课堂导入,很多教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