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分级、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突变情况、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启动子突变情况、O6-甲基鸟嘌呤-DNA 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分级、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突变情况、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启动子突变情况、O6-甲基鸟嘌呤-DNA 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在原发弥漫性胶质瘤中具有诊断、预后、预测、治疗意义。本研究拟探索18氟-氟乙基胆碱(18F-fluoroethylcholine,18F-CHO)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在原发弥漫性胶质瘤术前WHO分级及分子标志物预测中的作用。研究方法:39名术前行18F-CHO PET检查、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弥漫性胶质瘤的患者被纳入与WHO级别的研究并探索了 18F-CHO PET在鉴别较低级别胶质瘤(lower grade glioma,LGG)和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中的表现。28 名进行IDH、TERT和MGMT分子标志物检测的患者被纳入与分子标志物的研究。三维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根据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阈值进行半定量界定,并在ROI内提取了 74个影像标志物(包括13个形状特征、31个基于SUV值的特征,30个对侧正常值校正的特征),从多个维度描述肿瘤的代谢特点。SUVmax、SUVmean、MTV、病变总胆碱摄取(total lesion CHO uptake,TLC)、T/N ratio是五个传统的影像标志物,分别属于基于SUV的特征、基于SUV的特征、基于SUV的特征、形状特征、校正后的特征。Wilcoxon秩和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Pearson 相关系数分别用来判断影像标志物在不同情况下的统计学显著性、鉴别表现、关联性,并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有鉴别能力的标志物。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用于分析患者预后。研究结果:在74个影像标志物中,89.2%在LGG与GBM之间有显著差异;在鉴别LGG与GBM的表现中,基于SUV值的特征整体有着比校正后的特征及形状特征更高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在5个传统影像标志物中,SUVmax和TLC的鉴别表现和独立性最佳,AUC值分别为0.880和0.860(在重归类2个离群患者后,AUC值可达0.938和0.927)。5个其他相对独立的、有代表性的影像标志物被筛选出鉴别LGG与GBM,AUC值为0.754-0.854。受限于入组患者数量,在18F-CHO PET鉴别胶质瘤IDH、TERT、MGMT变异情况的部分仅关注了 5个传统标志物的作用。5个传统标志物均在IDH野生型的肿瘤中有着显著更高的取值,SUVmax、SUVmean、TLC、T/N ratio在鉴别IDH突变型和IDH野生型肿瘤中的AUC值可达0.856-0.918。尽管18F-CHO PET不能在整体人群中鉴别TERT或MGMT变异,T/N ratio和TLC可协助在IDH突变型亚组和IDH野生型亚组中鉴别TERT启动子突变情况,其AUC值分别为0.860和0.857。研究结论:18F-CHO PET影像标志物可以鉴别原发弥漫性胶质瘤的WHO级别,并提示GBM相比LGG有着更大的代谢体积、更接近球形的代谢形状、在各个取值区间都更高的代谢活性、更对称的代谢区间分布。5个传统影像标志物可以在整体人群中区分IDH突变情况而非TERT或MGMT变异;与TERT启动子突变的临床意义相似,T/N ratio和TLC可以在IDH突变型亚组和IDH野生型亚组中鉴别TERT启动子突变情况。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皮肤老化不仅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导致的皮肤生理性改变,更是一种由外界环境影响导致的病理状态。紫外线(ultravioletB,UVB)照射导致的光老化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因子的多能间充质干细胞,因其来源丰富、易于获得、免疫排斥反应低而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已有部分临床研究
研究目的基于中国食管癌高发区人群,描述其口腔、食管、贲门部位菌群基本特征和构成特点,对比不同食管、贲门疾病状态人群口腔部位菌群构成差异,并筛选差异性菌群,探索上消化道微生态变化与食管癌、贲门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关联,为我国食管癌和贲门癌的病因学探索提供微生物组学方向的新思路。材料与方法1.中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菌群特征研究:以河南林州食管癌医院确诊的 67 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
第一部分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及数据处理关键步骤多模态影像联合分析法能联合各种磁共振成像方法的优势,利用其互补性,提高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的全面认识。本论文主要采用QSM、DTI、rs-fMRI和ASL这4种磁共振成像技术对ASD患者和AD患者进行研究,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这4种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理及数据处理关键步骤。第二部分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脑发育状态影像学生物
第一部分 单层或双层金属裸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瘤的流体力学分析目的冠状动脉瘤现有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覆膜支架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等,但这两种方法各有不足,本研究旨在结合医学流体力学方法探讨一种介入治疗冠脉瘤的新方法。方法选取3例瘤体直径不同的冠脉瘤患者,测量冠脉瘤体和载瘤动脉直径等数据,用于血管模型构建。根据瘤体直径不同分别给予植入单层或双层金属裸支架治疗,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单、双层支架植入过程,分析
目的:当前,在临床工作中,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的首选治疗方案是新辅助同步放化疗(NCRT).但是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预测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疗效及其预后。因此,本研究旨在患者行NCRT前,探讨患者血液检测相关指标与NCRT治疗反应和患者无病生存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行NCRT并接受根治性手术的427例直肠癌患者,收集并分析NCRT前患者
目的:日光中的UVB辐射可引起包括日晒伤、色素沉着、皮肤鳞状细胞癌在内的一系列皮肤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是UVB辐射在表皮的主要作用靶点,UVB辐射几乎全部被角质形成细胞吸收,并可引起出现包括基因突变、DNA损伤修复、氧化应激及炎症在内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二甲双胍除了具有降血糖效应外,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该药在多种疾病的体内外模型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抗炎效应。本课题中,我们在UVB所致急性皮肤光损伤的离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临床特征及急性期手术特点;第二部分:分析冷冻球囊消融持续性房颤的长期疗效结果及复发影响因素;第三部分:分析冷冻球囊消融持续性房颤术后复发房颤的二次手术特点。第一部分 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临床特征及急性期手术特点目的冷冻球囊消融(冷冻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被证明有可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单纯应用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治疗
目的:通过监测术前和术后多种肾损伤相关生化指标、及炎症指标的变化,探讨肾部分切(NSS)术前应用他达拉非是否可以减少肾损伤。并通过诸多肾损伤指标代表的不同肾损位置,探索肾部分切造成肾损伤的具体部位,以及他达拉非发挥肾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以期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优化肾部分切的诊疗方案,并最大程度减少肾部分切相关的肾损伤。方法:本实验为最小化随机、对照、双盲实验。共纳入36例肾肿物的患者,其中试验组和
背景当今时代,随着人们的生活饮食逐渐高糖、高脂肪化,代谢综合征成为了世界各国重大的卫生健康负担。代谢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清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为此,饮食健康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以往研究表明,时间限制性饮食作为一种新兴的饮食方式,通过减少每日摄入食物的时间窗,能够起到一定的健康效应,包括延缓衰老、减轻体重、改善高脂饮食所引起的
第一部分 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DNAJC7基因突变的研究[研究目的]:DNAJC7基因是2020年新发现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致病基因,本研究旨在探讨DNAJC7基因在中国ALS患者中的突变率及临床特点,优化中国ALS患者突变基因筛查的决策。[研究方法]:入组了 2017.8-2019.7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诊断为肯定ALS,拟诊ALS和实验室支持的ALS患者326例,其中散发ALS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