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飞速发展期,同时也是中国砖塔技术和艺术发展的高峰期。中国砖塔起于南北朝,兴于唐朝,盛于宋朝。唐宋时期,陕西省关中地区人口众多,文化积累浓厚,千余年来,塔已经逐步成为了我国古代高层建筑的典例。塔本是外来的建筑形式,塔式建筑传入我国以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经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发挥,塔的外观和结构不断进行着本土化的改造和融合。不同朝代的古塔反映着历史发展的痕迹,浓缩了当时建筑的特色,在古代政治生活、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和军事上发挥过及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关中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背景,关中地区古塔横跨朝代多,历史悠久,是全国古塔遗存较多的区域之一。大象寺塔即为关中地区唐宋地区砖塔的代表之一。本文主要围绕“合阳大象寺塔的朝代推断和修复保护”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讨论与研究。大象寺塔作为陕西关中地区的“比萨斜塔”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相关研究甚少,现状情况岌岌可危,亟待研究、保护和修缮。借助前人对关中地区唐宋时期现存砖塔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有关文献和考古资料,本文首先对对唐宋时期关中古塔进行了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及测量,对大象寺塔的历史文化、地域空间、建筑形式、构造细节以及设计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和研究;继而将大象寺塔与关中地区唐宋时期现存的其他相近或相似的砖塔进行对比,从外观、数据和立面等方面进行细致比较分析后,确定大象寺塔的朝代特征和原貌;最后,从纠偏、修复和保护的角度,对大象寺塔的修缮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在古建筑研究层面上深入而细致的探索了大象寺塔的建筑设计手法与特色,填补了大象寺塔鲜少其建筑设计相关研究材料的空白,对大象寺塔提出合理的保护及修复建议,对后续大象寺塔修缮工作的研究和展开具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