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重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效果显著。开展此类手术时,只需要利用一支健康体神经的部分神经纤维与内脏神经吻合即可建立有效的体神经—内脏神经人工反射弧。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动物模型,观察运动诱发电位(MEP)在不同程度运动神经根损伤条件下和不同时期的电生理表现,探讨运动诱发电位检测在“人工反射弧”手术中应用的意义及手术中使用体神经的适当比例。材料与方法将24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根据切断L4神经前根数量的不同分别为切断1/4组,切断1/3组,切断1/2组,全部切断组。手术暴露一侧L4神经前根,分别按照设计要求部分切断,对侧作为对照。分别于手术后2周,12周测定运动诱发电位(MEP),探讨各项指标与神经根损伤的关系。结果1.电刺激L4神经前根,神经前根全切组同侧胫前肌未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MEP),其余各组均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2.诱发运动诱发电位(MEP)的阈电流强度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时间与神经前根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与L4神经前根损伤程度呈负相关。3.与术后2周相比,术后12周运动诱发电位(MEP)指标,刺激阈电流强度下降,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时间缩短,波幅增大,但多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用针电极超过阈电流水平刺激一侧大鼠L4神经根,如果神经前根未完全切断,可在同侧胫前肌处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MEP)。2.刺激神经根,诱发运动诱发电位(MEP)的阈电流强度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时间与神经根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与神经根损伤程度呈负相关。3.运动诱发电位(MEP)对神经根损伤的各项检测指标中,超强刺激下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减低最敏感。